戲劇與遊戲融入性平課程設計(98年3月22日)
  採訪/古思
    只要師長用心,特殊教育學生的性別教育課程一樣可以很精采。宜蘭特殊教育學校藉由「身體拼圖」與「身體紅綠燈」等活動,讓學生認識身體的隱私部位;苗栗特殊教育學校則邀請劇團演出,帶領學生從戲劇中模擬遇到騷擾時該如何保護自己。

  宜蘭特殊教育學校復健組長游如芬表示,特教生學習能力較弱,性別教育應該融入日常教學中。「教師在安排教學進度表時,就會思考帶入性別教育、生命教育或是法治教育等議題。」

  游如芬舉例,教師教到「家庭與個人」的主題,就會教導學生「與家人間的距離」,以及「與朋友間的距離」,讓他們學習拿捏與人相處的分寸。就連校外教學的參訪活動,也會配合不同的主題,讓學生更容易吸收。

  「由於學生各個需求不同,有些需要個別輔導,所以學校會開辦小團體輔導。」游如芬說,在小團體輔導課中,會引導學生認識男女生不一樣的地方,包括身體外觀以及第二性徵,還會教學生認識校園內外潛在的危險。

  游如芬分享兩個學校常用的教案,「身體拼圖」與「身體紅綠燈」。她說,學校自閉症的學生與唐寶寶都喜歡玩拼圖,所以教師將印有人體的海報裁切,再讓學生自行組合頭、四肢、軀幹等部位,以拼圖遊戲引起學生的興趣與動機,讓學生認識自己的身體。

  她也說,學生在學習「交通安全」的主題時,學到了「紅燈停、綠燈行」的紅綠燈守則,也順勢利用人體圖,教導學生「身體紅綠燈」,認識身體的隱私處。「例如握手是為了表達友好,所以手可以讓人觸碰,就是綠燈;胸部、胯下、大腿與生殖器,是不能讓人觸碰的地方,就應該用紅圈圈標明出來,表示紅燈。」

  「一定要特別強調哪些不可以讓人觸碰的地方,並讓學生知道,遇到性騷擾時,要怎麼應變跟拒絕。」游如芬說,她不斷告誡校外實習的學生,職場上若有人觸摸到紅燈部位,一定要大聲的說「我不喜歡你碰我」,千萬不可以隱忍,如果隱忍,就可能會發生第二次、第三次,讓對方得寸進尺。

  游如芬也在課堂上教導學生練習勇敢說「不」,並讓學生角色扮演,互相提醒,「一定要實地演練,才會讓他們真正記在心裡。」

  苗栗特殊教育學校則利用戲劇和影片,為學生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輔導暨體衛組長簡孟瑩說,學校曾邀請校外劇團到校演出,讓學生從情境中學習。例如,在公車上遇到色狼要如何求助,在學校被騷擾怎麼辦,遭到家人侵犯時怎麼處理,藉由不同的狀況,建立學生的警覺心。

  簡孟瑩說,自我保護、性傳染病、兩性交往、性別平等,都是性別教育關注的主題。在自我保護的部分,教師會不斷向學生宣導外出時該注意的事項,包括赴約時要請家人陪同,出門要交代去向,不要去KTV、電影院等密閉場所,最好選擇燈光明亮的開放空間。

  在解釋性傳染病的主題時,教師會讓學生知道性病會經由性行為感染,透過簡報認識梅毒、淋病等常見的性病,以及愛滋病的症狀。「性病的防治措施很重要,要教育學生避免婚前性行為,如果真的發生,也要記得帶保險套,防止感染性病。」

  性別平等也是校方強調的主題,「我們會讓學生觀賞相關影片,從影片中學習尊重異性,例如男生不該講黃色笑話,不該隨意觸碰女生,開玩笑時也不要動手打來打去,肢體的接觸要適可而止,有時候打鬧得過分,會讓對方有不舒服的感受。」

  簡孟瑩表示,學生對性別問題似懂非懂,就算看了黃色書刊或A片,也不見得知道那是什麼。「有時候學生聊天時說出『黃色』的詞彙,教師就要深入了解為什麼學生這樣說,再解釋詞彙的意思,讓他們知道有些不雅的詞彙,不適合在公開場合說出來。」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