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應融入日常生活(95年11月12日) | |
程鈺雄(臺東大學特教系副教授) | |
由於教育部或相關單位對於身心障礙人士所設計出版的性教育教材教案及書籍並不多,性教育的實施和推廣,一直讓特教專業人員感到很困擾。 大部分身心障礙人士的性知識來源,都是自己摸索得來。打個比方說,視覺障礙者因為看不清,或是全盲,無法透過視覺知道人體的生理結構,也不可能看影片學習。非智能障礙的身心障礙學生的性教育方式,和一般學生並沒有太大差異;智能障礙的身心障礙學生,有些可以用書籍、影片等方式來教導,但是視障者卻不能用這方式。 除了不同障礙類別學生須施以不同的性教育教學方式,也希望學校以及相關身心障礙機構,多播放性教育的衛教片或海報式的主題宣導,以提升其自身的安全以及自我保護能力。 以下幾點意見,提供教師和家長參考。 (1)對性教育的基本認識 人類生命的起源,是精子跟卵子結合才有了下一代,這個過程必須要有所謂的「性行為」。在亞洲地區或中國,老祖先的性觀念非常保守,但亞洲人口數卻位居世界第一;反觀歐美各國對性教育採開明方式,不論普通小朋友或身心障礙小朋友,都有一套人人可接受的教育理念,對性知識有明確的認知,但生育率並沒有居高不下。所以讓學生有正確的性知識,避免因無知而懷孕,學校實行性教育或兩性平等教育課程是責無旁貸的。 (2)認識兩性的差異 和正常人一樣,身心障礙學生也會對異性產生好奇,例如男生會有些不由自主的舉動,或是想觸摸女生胸部的衝動。老師應教導學生避免會讓對方覺得不禮貌的肢體接觸或觸摸,讓學生懂得在第一時間內保護自己或是預防性侵。在性教育方面的教導上,老師不應採取嚴厲處分的打罵教育或是避而不談的迴避教育,如此,學生才不會上網看黃色影片或購買一些不良書刊。 (3)加強適時的衛教宣導 正確的衛教觀念,是要讓身心障礙人士有健康的醫療訊息。例如,如何清潔身體私處,準備或處理女性的生理期,以及了解男性的手淫或是自慰等習性。對青春期學生而言,在有關性知識上,往往老師愈是禁止,學生愈是想一窺究竟,以滿足自己的好奇。教育部或電視臺(像是公視或Discovery頻道)經常播映有關人體奧妙的性教育影集,建議教師在國小階段就應讓身心障礙學生觀看、了解,而不是等到青春期國中階段,上健康教育課本時才開始教授性知識,避免學生在好奇、惶恐中,產生很多不必要的誤解。 (4)家長是最重要的教導媒介 家長是身心障礙學生性教育最重要的媒介,專家學者以及老師只能在校園提供正確的資訊,家長卻能在較多時間點保護個案。建議家長多與子女分享階段性的性教育故事,讓個案從小就有正確的性知識。 有些重度智障女生家長,在女兒青春期時會帶去做結紮手術,除了擔心孩子在不明就裡下懷孕,也擔心萬一遭受性侵害,造成更難以收拾的後遺症。 另外,有些家庭因傳宗接代觀念,採婚姻仲介方式為身心障礙孩子娶外籍新娘,除解決其性方面需求,也希望藉此「養兒防老」,讓身心障礙孩子老年後有所依靠。但需要再評估婚姻狀況以及遺傳的相對考量,才會圓滿長久。 (5)學習性行為或性自主的控制 和先進國家相較起來,由於國人在性知識、性觀念上較保守,加上一些傳播媒體和廣告的誤導,有些身心障礙學生會因好奇上網瀏覽色情網站,閱讀黃色書籍,產生偏差的性觀念或對身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引導學生有正確的性生活年齡觀很重要,比方說,成年之後就可以交往異性朋友;與異性朋友交往久後,在彼此同意、感覺舒服的情況下,便可以親吻或擁抱,未來若是成為夫妻才是幸福的保障。 身心障礙學生的性教育課程宣導或兩性平等議題,要循序漸進以深入且具體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中,並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因為他們的性需求也如正常人一樣,需要樂觀與機會平等的待遇。 . |
|
回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