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身心障礙學生 預防性侵害(95年9月25日) | |
文/黃榮真(花蓮教育大學特教系副教授) | |
對身心障礙學生而言,教導他們如何預防性侵害以及保護自己是極為重要的議題。 筆者曾訪問若干位高職、國中、國小的特教班老師,針對「身心障礙學生預防性侵害」的議題加以討論。特教老師表示:「身心障礙學生大多受到認知能力的限制,若是沒有這方面的課程教導,學生更是沒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與應變各種性侵害的狀況」、「班上有的學生從小因為長期受到性侵害,對自我的價值觀產生扭曲,因此不再看重自己的身體,甚至出現自暴自棄的心態」,相關問題的嚴重性值得我們高度的關注。 特教老師應該教導身心障礙學生自我保護之基本技能、基本的性別認識、學會分辨身體隱私部位不可讓人觸碰等內容,學習認識自己的身體、能具備處理自己生理衛生、學會不讓別人碰觸自己的身體、理解與應用最基本的性侵害危機處理、尊重不同性別之間的差異,以及學會不碰觸別人的身體、懂得人際互動應有的禮節。 同時,在各年級的教學內容應有所區隔,能由淺入深,並多由學生的生活實例來切入,更能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結。例如:國小低年級階段主要讓學生有男女的區分,到中年級後,就要詳細說明兩性間的區別在哪裡,到高年級可藉由日常生活實例與相關資訊,更深入介紹自我保護的內涵。 國中階段可學習自我保護之進階技能、進階的性侵害防治及危機處理、了解家庭和社會情境中的性別權益的關係、學習尊重自己與他人隱私權、不碰觸別人的身體等。 高職階段能建立學生性別角色、學會性騷擾及性侵害主要的防治技巧、學習正確的兩性交往方式、認識結婚與避孕的基本概念、分析性暴力與性犯罪之基本概念。 茲舉出若干個特教班教師教學可進行的內容: 一、我們可以多靠近 本單元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做自己身體的主人,透過小組活動方式,讓學生覺察對自己身體的主導權,利用兩性互動的活動過程,了解面對各種不同情境,自己身體的界限有何不同,例如:我可以和姐姐勾肩搭背,我不想和表哥勾肩搭背等。讓學生了解如何珍視自己的身體,能夠分辨好與不好的碰觸,維護自己的身體界限,尊重別人的身體界限與隱私。 此外,可藉由「國王新衣」的故事,讓學生了解自己身體的隱私部位,建立正確身體隱私權的概念,以及尊重自己身體的隱私權,表現出保護身體隱私權的行為。 二、如果灰姑娘不回家 本單元主旨在於讓學生覺察自己的性自主權,回憶自己的成長經驗是否曾經發生過類似事件,進而省思時下社會發生的種種濫用性自主權的新聞話題。師生可以透過「灰姑娘」的故事,以及布偶對話舉例,講解濫用性自主權的概念和行為,並引導學生可能在生活中會發生哪些相關的狀況。 三、拒絕別人 勇敢說「不」 本單元旨在介紹性騷擾的概念和處理性騷擾的原因,讓學生思考生活中可能發生性騷擾的時間、人物、地點,以提高警覺防範,並且能在發生性騷擾事件時,鼓起勇氣拒絕性騷擾的行為。教師須讓學生了解在生活中何時應該對別人說「不」,並且進一步延伸至「與人互動之際,哪些是說『不』的情境」,哪些是應該勇敢表達立即拒絕別人的狀況,以及學習如何應變危機情況的自保方法與策略。 四、扭轉危機 本單元主要是培養學生防範性侵害發生的能力,並能在實際生活中關注自己的安全,隨機運用自我保護的技巧及求助資源。教師可透過戲劇、角色扮演的方式,指導學生認識性侵害發生時的反應技巧:(1)拒絕、(2)攻擊、(3)找機會離開、(4)生命第一。 在「拒絕他(她)」的部分:可以告訴他「生理期來了」、「如果發生性侵害,我會告訴父母和老師」、「我一定會報警」等;在「攻擊」的部分:如果是男性,打他的喉結後逃跑、踢他的鼠蹊部逃跑、趁他不注意時用力打他的頭頂逃跑;「找機會離開」的部分:拖延時間、藉故肚子痛想上廁所、趁機逃到商店;在「生命第一」的部分:如果發現當時沒辦法掙脫,不要讓自己失去生命,記住凶手的長相、說話口音、口頭禪、綽號,事後報警想辦法抓到凶手。 除了學校特教班老師與學生家長應負起預防性侵害防治教育的責任外,建議校園與社區結合,普遍宣導與推動校園師生、社會大眾性別平等的態度與法治精神,同時也應從媒體著手,示範與宣傳性侵害防治的作法與策略,讓每個人都能有正確的認知。 . |
|
回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