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哼唱唱盥洗順序記得牢
  文/曾意清(特殊教育個人工作坊)
    在教孩子居家生活的盥洗技能部分,包括了洗手、洗臉、刷牙、漱口等項目,這些和個人的基本衛生保健及儀容形象有關。我還是要提醒家長,先用工作分析的技巧,把這些盥洗的工作步驟拆解開來,再選擇以正向或反向的串聯方式來帶著孩子練習。特殊孩子總是忘性比記性來得強,好不容易教會了許多生活自理的技巧,還必須每日不間斷的復習,和大人不斷的從旁協助提醒,才能日漸熟練,進而達到獨力完成工作的目標。

模仿遊戲讓練習變有趣

  在去年鬧得人心惶惶的SARS流行期間,孩子每天進教室前的首要工作,就是先要用肥皂洗淨雙手。我每天帶著孩子練習洗手,發現練習的次數雖然很頻繁了,孩子的洗手技巧也很熟練,但最困難的部分,就是他們很難順利的貫串工作的步驟。仔細想想,這些工作步驟和例行的公事還真是有點兒繁瑣呢!想在這些單調乏味的工作常例裡加上一點調味料,真是讓我搜索枯腸呢!於是,我設計了一些有趣的模仿遊戲,也用自編的兒歌來串聯工作步驟,希望能讓一成不變的練習多一些趣味。

  首先,運用浴室裡的墊腳椅和鏡子,讓孩子和你站在同方向,一起面對鏡子來練習。一邊刷牙,可以一邊擠眉弄眼,讓孩子看著鏡子一起模仿說:「 ㄧ」、「ㄚ」、「ㄛ」等聲音和口形。

  一邊漱口,也可以讓孩子模仿幾個有趣的動作:仰起頭,譬如玩「咕嚕咕嚕」的漱口遊戲:或模仿口含著水,鼓動雙頰變成大胖子;或緊含著水,把水輪流推向兩側,使面頰輪流鼓起來,就像變魔術一般。
 
  剛開始如果怕孩子把水吞下去,可以先用開水來練習刷牙漱口,就萬無一失了。

用兒歌串聯工作步驟

  在加強貫串動作順序的階段,我曾經編了一個簡單的兒歌,讓孩子在課堂上一起說說唱唱,表演動作,再運用到生活技能的練習上。例如,一邊練習洗手,一邊可以配合動作慢慢的念:「洗洗手,洗洗手。左搓搓,左搓搓;右搓搓,右搓搓。手心手背搓一搓。」孩子把兒歌背下來,這樣動作的順序也就會記住了。

  同樣的節奏和兒歌的形式,可以換成洗臉:「洗洗臉,洗洗臉。左擦擦,左擦擦;右擦擦,右擦擦。繞個圈圈擦一擦。」也可以換成刷牙:「刷刷牙,刷刷牙。左刷刷,左刷刷;右刷刷,右刷刷。上上下下刷一刷。」孩子不需要額外記太多的細節,就可以溫故而知新,順利把動作的順序聯貫起來。

圖象式提醒工作項目

  另外,想要提示孩子盥洗的步驟,也可以運用圖象式的工作結構表來訓練。將每個盥洗步驟用圖片呈現,護貝後用魔鬼氈貼在浴室,可以依序提醒孩子洗手、刷牙、洗臉時的動作,不但不會遺漏了項目,也不需要大人在一旁口頭提醒。

  如果合用的圖片不易取得,家長可以考慮拍照片。拍攝照片時,有一些細節要特別注意:照片的內容必須具有代表性,不要摻雜太多枝枝節節的額外訊息,以免讓一些視覺學習型的孩子產生困惑。例如:拍攝「刷牙」,就是一張很單純的孩子刷牙畫面,旁邊就不要出現其他盥洗用具或設備。拍攝「擠牙膏」,就只要拍拿著牙膏擠在牙刷上的重點畫面就可以了,人物不需要拍出來。用來呈現工作步驟的圖片提示,最好可以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的排列,讓孩子了解動作的順序關係。

  剛開始訓練時,必要的話,每完成一個動作,可以讓孩子撕下該圖片,如此孩子更了解完成工作的概念。

徹除提示使孩子獨立

  如果孩子經由這些不同的協助方式之後,已經可以獨力完成工作了,這時,別忽略把這些大人的協助、兒歌和圖片提示,慢慢從生活上撤除,讓孩子可以獨力完成盥洗的工作。
 
  我們如此大費周章的設計了協助、引導和消退提示的方法,只為了強調孩子「獨立」技能的養成。畢竟,家長和老師不會也不能一直陪伴孩子生活,「伸手」和「放手」之間如何取捨,是我們一輩子都必須學習的課題呢!(93年4月4日)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