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下 普教導師教學心法分享(113年10月25日)
  文/楊芳欣(臺南市開元國小教師)
   從《一一二年度特殊教育統計年報》可以得知,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的十二萬七千多名特教生,有九成多在普通班,因此在融合教育的體制中,幾乎是班班有特教生。儘管特教生有接受特教服務,但大多的時間仍然是在普通班,如何讓特教生在班級中學習,已經是普通班導師必備的能力。

 可是帶班已經很忙碌了,如何讓特教生在班級中可以與一般生有良好互動,甚至可以學習呢?以下分享我的幾個教學心法。

心懷正向 保持樂觀
 每次編班前,教師內心往往期盼班上學生是「優質好學生」。好學生的樣貌當然不只一種,而我會樂觀的告訴自己,來到我手上的學生,不論是普通生或是特教生,都是老天給我的優質好學生。

 擁有正向樂觀的心態,是帶領特教生最重要的第一步。

放慢步調 保持彈性
 「你最好趕快把作業寫完,不然等一下就不能下課!」

 「你現在想繼續完成該完成的事,還是需要休息冷靜一下?」

 如果有特教生做不完作業,上面兩句話,你會選擇哪句對他說?

 面對特教生,我認為「可以有建議,但不宜有意見。」上面的兩個說法,前者是對特教生的意見,後者則是給建議。當教師對特教生有意見,甚至抱怨,他往往會覺得努力無用,只好放棄;給建議則是有選擇的空間,放慢步調,保持彈性,特教生較能接受。

理解犯錯 溫暖指引
 我常對學生說:「做錯很正常,如果你什麼都會了,就沒有老師存在的價值。」無論是特教生或一般生,讓學生知道犯錯沒關係,再來一次就好,他們就有嘗試的動機,以及面對困難的勇氣。讓學生身心靈都處在安全的環境中,以溫暖的對話指導他們,長久下來,他們就能成為溫暖的人,善良的對待彼此。

訊息簡單 方向清楚
 特教生在班上需要很明確、簡單的方向,因為大量的訊息會讓他們無所適從,甚至感覺煩躁。所以,我會簡化或另外指派適合給特教生的任務、作業;若是比較有難度的任務,會找同學擔任小天使帶領特教生。

鷹架教學 階梯引導
 在教學過程中,環境的營造、明確的指導語、支持性的鷹架都是必要的。

 現今,差異化教學是熱門議題,也就是以學習者為中心,進行課程的設計與教學;這與特殊教育的理念中,讓特教生適性發展有異曲同工之妙。我會根據學生的不同程度,微調教學內容或方法,再善用協作與討論,讓教學有層次,逐步帶領學生學習;就算是特教生,也要做好屬於他的任務,每日一點一滴累積,涓滴細流也可匯成河。

貼心觀察 具體協助
 我曾經是資源班教師,當時帶過一名低年級自閉症的學生;有一天,他媽媽向我反映,孩子常常忘記帶聯絡簿回家,令她非常困擾。於是,隔天我進到這名學生的教室,拍下他的聯絡簿,彩印出來,貼在他桌子的角落。據該生的媽媽說,有了這個視覺提示後,他就記得帶聯絡簿了。

 當學生有困難時,教師可以想想能給予什麼「具體」協助,或許就能解決問題。

找到夥伴 建構支持
 融合教育要達到成效,不僅僅是導師一人之力,與資源班、特教專業團隊、行政團隊合作,建立支持系統是必要的。例如:特教生若無法跟上班級的作業程度,我會請資源班教師複印一份他在資源班使用的學習單,讓他可以在一般課堂中書寫,也能當回家作業,不僅當作複習,還能檢視他在資源班的學習成效,作為教學調整的依據。

 尋求專業的協助,引進多方資源,有強力的後盾,班級運作才不困頓。

親師合作 盟友萬歲
 即使教師在學校用盡全力,如果家長不協力,最終仍是對學生使不上力。所以,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期待,找到平衡點後,可以將家長「收編」為盟友,讓家長知道教師是一同在協助孩子進步,並且多肯定家長的付出。

 家長感受到自己有力量時,對教育孩子才會更有信心,如此建立雙方正向的連結,教育成效便能加倍放大。

 以上八點教學心法,看起來都是小地方,但融合教育可以從這些地方開始。身為教師,特教生是教學路上的功課,也可以成為教學路上的養分,精進教學。.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