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班級中 調整課程協助特教生(111年6月17日) | |
文/顏瑞隆(臺北市西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主任) | |
王老師任教於某國小三年級,今年班上安置了一名經縣市政府鑑輔會鑑定為智能障礙的學生小美(化名)。小美個性溫和,但自信心不足,專注持續力較弱,記憶力短暫。在學科學習方面,能拼讀注音符號,但是聽理解能力較弱;雖能抄寫學過的語詞,但是在課文內容的閱讀理解,與數學應用問題的解題方面,和同學落差較大;而且小美經常抓不到學習內容的重點,也常常無法用口語完整表達事情的始末。 調整課程 助特教生學習 相信在目前臺灣的教育環境中,教師經可常能帶到像小美這樣的學生。有時候教師很苦惱,究竟應該如何才能讓小美在普通班級的學習環境中,獲得支持與協助?其實,雖然小美的學習功能有損傷,但是教師若能進行課程調整,在領域教學中融入一些學習策略,小美一樣可以在教室裡進行有品質的學習。 在新頒訂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特殊教育課程實施規範》裡,建議教師針對各類特教學生,從「學習環境」、「學習歷程」、「學習內容」和「學習評量」等四大方向進行調整。 以小美為例,對於她的聽理解能力不佳、自信心不足、專注持續力短暫,建議教師可以先從學習歷程的調整做起。 ■分段教學 促內容理解 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發現小美對某些概念的理解速度較慢,可以採取小步驟、分段教學的方式,或是提供相關而可以操作的教具、圖片或影片,來協助理解教學內容;教師也可以安排班上理解能力較為優異的學生,透過同儕的教導,達到教學相長的功效。若是班級活動需要小美表達或回應,可以先請其他同學示範,或是讓小美先行演練,然後再請她回答。 ■適時提醒 維繫注意力 針對注意力短暫的問題,也可以安排班上同學適時提醒她,或在班級活動進行到一段落時,請小美擔任班級小幫手的工作,讓她合理的動一動,以提升專注力的維持時間。 ■各式輔助 練重點摘錄 此外,開始進行課文內容的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先做重點提示,或提醒小美課文裡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在閱讀或聆聽一小段課文內容後,教師可以採用提問方式或使用圖片輔助,讓小美回答與內容相關的基本事實問題(人、事、時、地、物)等,並且將分段的重點練習統整重述。也可以教導小美畫重點的方式、概念圖或故事結構策略,來訓練小美摘錄重點與練習口語敘事能力。 ■多元評量 測學習成效 在學習評量方面,教師可以對小美採用多元評量方式。對於小美的學習評量,不只使用紙筆測驗,還可以綜合平時課堂上的表現或者觀察她的口語表達、操作情形等方式,來評量小美的學習成效。 此外,小美記憶力短暫,一般的大範圍月考評量方式,對她十分不利;若能增加形成性評量的次數,與縮短評量間隔時間,會比月考評量來得更客觀,也有助於教師了解小美對於各個單元的學習成效,同時協助小美強化學習記憶與印象。 普特合作 執行教學調整 特殊需求學生融入普通班級裡學習,已是世界先進國家的主要教育潮流。融合教育之下的課程與教學調整,是根據特殊需求學生的需要,而進行的各項合理調整。 由於特教鑑定率提高,普通班級有越來越多的特殊需求學生。普通班教師應該與特教教師相互配合、共同合作,執行每個特殊需求學生的課程調整策略。身為課程與教學調整執行者的教師,持有「不放棄每一個孩子」、「帶好每一個孩子」的共同願望,幫助在教室裡的每個孩子都能享有高品質的學習環境。. |
|
回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