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 學習診所就醫知識(110年10月8日)
  文/邱志鴻(新北市淡水商工特殊教育教師)
   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特殊教育課程實施規範》,彈性學習列入學校課程,各校可以依學生特殊需求設計課程。筆者觀察學生大多由家人陪同就醫,缺乏獨立就醫能力,因此設計「診所就醫」彈性學習課程,搭配角色扮演,讓學生熟悉就醫技能,並且融入防疫議題進行教學。

 以下針對課程設計、教學分享和學習成果進行說明。

自我健康管理 
認識就醫流程

 本課程主題為「診所就醫」,依據學生需求設計學習目標,融入多元議題進行教學設計。

(一)設計彈性課程:學習目標
1.能表達須就醫的時機。
2.能列舉出社區醫療資源。
3.能說出到診所就醫時的步驟。
4.能參與小組討論與演練。
5.能在演練情境中完成看診步驟。
6.能培養珍惜醫療資源及感謝醫護人員的情懷。

(二)融入議題:教學設計
1.引導學生了解「全民健保」、「分級醫療」、「用藥安全」和「珍惜醫療資源」的概念。
2.結合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的議題,啟發學生思考尊重生命、自我保護和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

演練看診情境 
歸納實作步驟

 針對彈性學習課程的教學內容,因應學生特殊需求給予多元化和彈性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針對問題自主思考,透過分組討論,接著再進行分組實作演練。以下針對準備活動、發展活動和綜合活動來說明。

(一)準備活動
1.班級經營
 將班上學生採用異質性分組,並且使用增強系統,鼓勵學生參與小組討論,上臺回答問題和實作演練。
2.引起動機
 為了讓學生身臨其境,教師角色扮演,穿醫師袍進行,引起學生學習動機。教師詢問學生診所就醫的經驗:「什麼時候需要就醫?」「社區有哪些診所?」「看醫生有哪些步驟?」從分組討論回答中,引導學生進入課程主題「診所就醫」。

(二)發展活動
1.課程說明
 教師說明今天要讓學生演練「診所就醫」的流程,先透過學習單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分組討論,逐步歸納出看診流程。在看診流程中,也融入防疫議題,包含就醫戴口罩、量體溫和使用酒精消毒。
(1)物品準備
 先準備健保卡、身障證明(可減免費用)、現金。
(2)櫃臺掛號
 拿健保卡、身障證明、現金給櫃檯人員掛號。
(3)等候看診
 在坐位等候叫號看診。
(4)進入看診
 告訴醫師哪裡不舒服。
(5)櫃檯領藥
 拿取藥包、健保卡、收據,注意聽用藥說明。
2.分組演練
 教師讓學生分組討論每個人各自扮演的角色,例如醫師、護理師、病人,以及演練各角色在各種情境中的對話內容。各組準備好後,輪流上臺演練「診所就醫」流程,其他組別給予回饋和評分。

(三)綜合活動
1.分享講評
 教師鼓勵學生分享心得,說明上臺演練和學習的內容。從分享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分級醫療、預防醫學、感謝醫護等議題。生病時先到社區診所就醫;平時作好個人衛生管理來預防疾病;從演練中體會醫療人員辛苦,學習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感謝。
2.回家作業
 教師設計「診所就醫」作業單,包含複習看診步驟和調查社區附近的診所。教師鼓勵學生未來就醫時,應用所學內容獨立就醫,並且分享經驗。

醫病扮演經驗 
有助同理他人

(一)分組討論
 在分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在小白板寫下討論結果,推派人選上臺報告。學生透過分組討論,彼此腦力激盪,能夠學習表達自我想法,並且傾聽他人想法。

(二)實作演練
 為了讓學生將知識化作可以實際應用的技能,在課堂上設計角色扮演活動,引導各組學生演出診所就醫情境。在實作演練後,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省思和同儕回饋。

 角色扮演活動能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也能讓學生從做中學,演練就醫流程和對話內容。在演練過程中,學生進而體會醫護人員的辛勞,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感謝。

(三)生活應用
 此次課程融入生活防疫、預防醫學和分級醫療等議題。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獨立就醫。在此次課程結束後,透過學生分享,得知他們能將所學用於回診拿藥、醫院檢查和看牙醫。

 綜上所述,針對新課綱中特殊學生的彈性學習課程,考量特殊生的需求,結合素養導向和議題融入教學設計,在課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分組討論,搭配趣味的學習成果呈現,提高學生學習動機,並且將所學應用於生活當中。.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