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群科課綱 助學生銜接職場(110年10月1日)
  文/蔡昆瀛(臺北市立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李金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生)
   高中為十二年國教的最後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畢業後即須面臨繼續升學或直接就業的抉擇。若學生選擇進入職場,學校勢必要提供完整的職業培訓課程,以利提早規畫及適應未來職涯生活。為使就讀高中集中式特教班的身心障礙學生習得專門技能及順利融入職場,十二年國教課綱特別因應這些學生的學習需求,訂有「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學校集中式特殊教育班服務群科課程綱要」(以下簡稱服務群科課綱),協助教育現場落實適性揚才,成就每一個學生的教育願景。

重視多元發展潛能 
建立良好工作習慣

 服務群科課綱僅適用於設有集中式特教班的高中教育階段學校,其內容強調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並在不受歧視且平等的基礎上,提供學生所需的完整職業教育訓練。課程規畫須與個別化教育計畫緊密結合,反映學生的能力現況及優弱勢,以適性揚才的教育目標為依歸。此外,為協助學生適應多變的職場情況,本課綱也強調培育終身學習所需的技能與態度,並以務實為主、理論為輔的課程設計方式,結合實習課程加強實務技能,滿足身心障礙學生職涯發展的特殊需求。

 所謂「服務群科」主要包括汽車美容、門市、農園藝整理、包裝、居家生活、餐飲、旅館、保健按摩等服務科別及綜合職能科共九科,必要時可經教育部核准設立新科別。各科別的課程架構包含部定必修及校訂選修,其下各涵蓋一般科目、專業科目及實習科目。其中,專業課程應強調導論/概論、實務、實作、實習的四層次教學脈絡,以鷹架概念引導學生從建立背景知識,循序漸進到獨立完成特定職業所需的操作技能,進而養成良好工作習慣與正向的自我調適態度。

涵蓋完整學習重點 
分科內容列點說明

 服務群科課綱中,一般科目的學習重點可參採技術型高中各領域課程綱要,而專業科目及實習科目的學習重點,則分成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兩部分。

 各科目的學習表現直接採五個到六個指標的列點敘述,學習內容則以不同主題別的方式分項說明。專業科目分為服務導論、衛生與安全概論、事務機器與電腦應用概論三科,而實習科目則有四十門課,本文僅就專業科目的學習內容主題整理如右表,以供了解本課綱的部分內涵。

配合產業發展趨勢 
結合學習應用實務

 服務群科課綱訂有實施要點,從課程發展、教材編選、教學實施、學習評量及教學資源等五個面向,提供學校行政與教師相關課程規畫指引。

 課程發展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規畫時應考量學生個別需求彈性調整內容,注重學習的邏輯順序,並隨時檢視產業發展現況與趨勢,務求結合學習與實際應用,以發展多元特色課程。教材編選應以核心素養為方向,依照學生的個別需求,設計符合職場與生活情境的素材。教學時,則可採分組教學,且儘可能納入社區產業資源,辦理職場見習或邀集業界專家協同教學,以拓展學習範圍;並適時融入職業倫理道德、工作權與勞動權等概念。學習評量宜秉持多元彈性取向,以實作評量為主,強化學生優勢能力,並依據評量結果,提供必要的課程調整。

 「與其給魚,不如教他釣魚。」身心障礙學生在求學時有學校與師長陪伴,但學生終會長大畢業,甚至離開原生家庭獨立生活,服務群科課綱的目的即是在培養他們掌握釣竿,具備一技之長,進而自主自立,期盼透過本課綱的實施,協助學生開啟職涯發展,並服務社會。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