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推手經驗談 特教生學當主人 辦重陽敬老活動(109年12月25日)
  文‧圖片提供/周嘉千(新竹縣新埔國小特教教師)
   在社會課的節慶主題單元教到「重陽節」,教學時如果只是介紹這個節日的時間與特色,或者呈現敬老活動的海報、菊花酒的照片,這個單元的課程很快就會結束了,可是對學生的學習來說,並無法引起共鳴與產生印象。我於是思考:應該提供特教班學生和長輩互動的機會,增進學生重陽敬老的概念,以及參與舉辦活動的機會。在與教師團隊討論後,將其他領域課程納入這個單元的教學。

跨學科學習演話劇
 首先,在國語課方面,這學期正好有一課〈王子的耳朵〉,課文是一齣劇本,我便規畫了「我們要演戲給爺爺奶奶看」的計畫。我講解完課文,在學生了解劇本內容大意之後,我將劇本的角色分配給口語能力較佳的學生,並帶領學生一句一句的將臺詞念熟及錄音。口語能力佳的小靜(化名)還挑戰改變聲音,幫忙錄其他角色的臺詞;平時不喜歡念課文的小伶(化名),竟然有耐心的配合教師的要求,調整語調反覆錄音,最後能表現出符合情境的語氣,讓整個故事的錄音檔更加活潑。

 接著,在視覺藝術課方面,學生要演話劇,就要有搭配的道具,於是利用藝術課幾週的時間,依照學生的能力分工合作,慢慢做出國王和皇后的王冠、理髮師的剪刀、王子的驢耳朵等。有了道具的加入演出,學生對於表演的角色更有感覺。

訓練與長輩打招呼
 在溝通訓練方面,我們練習簡單的自我介紹和打招呼,希望學生在活動當天可以與陌生的長輩有最初步的交流。我安排最活潑的小傛(化名)挑戰主持人的工作,她努力練習如何向爺爺奶奶預告我們的表演節目。

 在音樂課方面,我們選擇一首普遍且簡單的歌曲〈我的朋友在哪裡〉,當作戲劇表演的開場暖身律動活動,因為教師除了安排話劇表演,也希望幫助學生從「和爺爺奶奶當朋友」的概念出發,展開這個重陽敬老的話劇表演活動。

 最後,在綜合課方面,教師運用綜合課排練戲劇,以故事錄音檔為提示,幫助學生依照教師指示或助理員協助練習話劇演出。我發現小森(化名)可以獨立站在舞臺中央,模仿臺下教師的提示,搖晃身體演一棵樹;小瑋(化名)經過幾次排練後,也能慢慢記住出場的時間點;小靜(化名)更是我的小小排練助理,除了可以自己完成演出,還會幫忙記得其他同學的戲份及道具。藉由這個活動,我在學生身上又發掘好多驚喜!

結合社區籌辦活動
 在校內,我們讓學生在各種課程中,籌備重陽節活動;在校外,我們尋找適合的資源,實現特教班學生要辦活動的目標。終於,我們有機會走出學校,與社區資源合作,到鎮上的老人之家演出。

 活動當天,在我們和社工的合作之下,學生努力、認真的在一大群爺爺奶奶面前唱歌、演話劇,雖然學生的表現不是精緻流暢的專業演出,仍獲得熱烈的掌聲。我們一起走下臺和爺爺奶奶打招呼、握握手,熱情的小靜、小傛能主動找長輩寒暄,小宇、小辰在協助下也能勇敢的與陌生長輩握手、擊掌,爺爺奶奶都笑得合不攏嘴。農曆時間「九九」為重陽節,經過這次的活動,我們想起重陽節的感動一定也「久久」。
有溫度的生活交流

 對於特教班學生,較難透過一般講述方式教學,常常要搭配實務操作才能幫助學生學習,所以在節慶的部分,就會嘗試提供實際體驗。雖然有時在學校有參加活動的機會,但並不一定全都適合特教班學生,所以這次教師規畫由特教生當主人,自己辦活動,創造適合自己的機會,與課程結合,不但可以提供學生發揮所學,和社區資源合作,更能夠激發出真實且有溫度的生活交流,對於參與活動的不同角色都有意義。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