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綱‧新未來 服務群科課綱 促成特教生自立生活(109年12月11日) |
|
文/蔡昆瀛(臺北市立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林燕玲(國家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 |
身心障礙學生高中畢業前的就業準備,向來是家長與教師關心的議題。因此,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中,訂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學校集中式特殊教育班服務群科課程綱要》,簡稱《服務群科課綱》。 凡普通型、技術型、綜合型及單科型四種類型的高中(含特殊教育學校)設有身心障礙集中式特殊教育班者,都可參照《服務群科課綱》設置服務群的科別。 這些科別包含汽車美容服務科、門市服務科、農園藝整理服務科、包裝服務科、居家生活服務科、餐飲服務科、旅館服務科、保健按摩服務科、綜合職能科等。各類型高中的集中式特殊教育班透過《服務群科課綱》將有更完整的設科依據與課程規畫,有助於身心障礙學生接受適性的職業教育。 部定科目設計務實致用 以職業與生活為導向 《服務群科課綱》強調學習能力與動機、就業基礎技能及態度的養成,著重培育學生職涯發展所需的核心素養。基於身心障礙學生的學習特質與需求,服務群共同必修科目納入服務、職業衛生與安全、事務機器與電腦、清潔與顧客服務等跨職類的共通就業能力。同時,在部定實習科目新增了十二項技能領域,總學分數也由二十八學分至三十二學分增加到五十四學分。 服務群的技能領域涵蓋車輛整理、門市、物品整理、農園藝、產品加工、裝配、生活照護、家務處理、餐飲製作、旅館服務、按摩及舒壓保健等專業,涉及的技能相當多元,這些都是身心障礙學生未來就業時需要的職業能力。此外,為使課程發展能與生涯規畫和就業接軌,在服務群的必修專業及實習課程中,會納入就業與生活的素養,培養學生所需的基礎能力,強化實務技能與工作態度,以利學生順利將學校所學應用於未來的生活與職涯之中。 校訂科目內容彈性多元 學生本位所學即所用 《服務群科課綱》保留六十二學分至九十學分的校訂科目由學校自行規畫,學校可以依本身的類型與特色進行設計,發展適性且多元化的特色課程,例如:可開設身心障礙相關的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專題實作或相關的職業教育科目。透過校訂課程的彈性規畫,衡量學生性向、特質與地區產業特性,提供在地化的課程,以增進學生的就業機會。 在實施課程與教學時,學校訂定的服務群科課程,必須結合學生的個別化教育計畫(IEP),以學生需求為主體,發展學校本位特色及符合學生個別需要的課程,讓學生所學即所用,有效參與個人、家庭、學校及社區生活。 服務群課程推動工作圈 七中心協力落實課綱 《十二年國教課綱》的推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為了讓各校能夠清楚了解《服務群科課綱》的內容與實施方式,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於一百零八年度成立「高級中等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集中式特教班服務群課程推動工作圈」,其下設有七個課程中心,分別由臺北市立文山特殊教育學校、國立屏東特殊教育學校、國立北港高級農工職業學校、新北市立特殊教育學校、臺中市立啟聰學校、國立宜蘭特殊教育學校及國立苗栗特殊教育學校承辦,作為推動《服務群科課綱》的後盾。 除了規畫辦理研習活動,以提升學校教師的素養導向教學與特殊教育知能之外,因應教學現場對服務群科教材與學習資源的需求,目前工作圈與課程中心正積極研發適合身心障礙學生學習的教材。 教材範圍涵蓋一般科目、特殊需求領域、部定群必修科目及十二個技能領域,希望提供教師在選編教材時,有更豐富的資料庫,並善用這些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就業能力。相信透過《服務群科課綱》的實施,身心障礙學生將有適性的生涯發展,達成自立生活的願景。. |
|
回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