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
增進覺察力 助自閉生社交互動(109年10月23日)
  文/王儷穎(臺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臨床心理師)
  案例描述
 小穎(化名)喜歡向別人分享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不過,小穎喜歡分享的主題,都是電線及電器產品。他會想要一條延長線當作生日禮物,對於媽媽的自行車上的警示燈十分好奇,喜歡和爸爸一起動手做,如拼裝馬達,只要有客人到家裡來,他就會熱情的為客人介紹家裡的電視與冷氣機遙控器的使用方式。
 小穎樂於與他人談天,但是主題總是圍繞著這些打轉。
 有一次學校舉辦玩具分享日,小穎帶了自己組裝的馬達車到校,當天小穎吸引了所有同學的目光,同學一看到他的馬達車都連連發出「哇!」的讚嘆聲,也對小穎投以欽佩的眼神。
 班上同學都爭先恐後的想要看看,小穎是怎麼辦到的,也想要玩一玩他的玩具馬達車,但是小穎似乎沒有發現同學的期待反應,還滔滔不絕的解釋玩具車的組裝方式。
 回家後,小穎媽媽詢問小穎學校玩具分享日的心得,小穎不僅完全沒有發現白天在學校同學熱情的圍繞在他的身邊,迫不及待想要操作玩具車的樣子,甚至在和媽媽討論時,還是不停的述說玩具馬達車的組裝過程。

行為診斷
 小穎是一個有「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特質的學生,他的學習能力很好,有著很多同年齡兒童都沒有的知識,喜歡的東西也和同儕相差頗大。小穎樂於分享,喜歡告訴大家他的興趣與喜好,但是有時候過多的細節與過難的主題,常常會讓同學充滿疑惑。
 小穎幾乎很難發現周遭的同學已經開始東張西望,甚至露出不耐煩的神情,仍舊沉浸在自己的電器世界中,不知道哪個時候要停下來。小穎不曉得大家真正感興趣的是「操作玩具車」,而不是聽他敘述一大堆冗長的組裝過程。
 部分自閉症類群障礙的兒童雖然沒有語言發展的問題,甚至有時比一般兒童的語言能力更好,然而「小學究」的說話方式,加上喜好、興趣特別且局限,以及常常不知道其他人的注意力焦點是什麼(共同注意力不佳),鮮少觀察他人的反應,難以辨識他人的表情、情緒,無法預測及理解別人的行為,因此常常會影響其人際關係的建立。
 尤其隨著自閉症類群障礙兒童的年紀慢慢增長之後,與他人合作的機會越來越多時,拙劣的社交技巧與溝通的能力,使得自閉症類群障礙兒童面臨更多人際困境。

策略建議
 如何協助這種類型的兒童,增進其社會技巧,滿足人際互動需求呢?以下幾項練習可作為參考。
 ‧學習社交禮儀,掌握基本的社交規則,父母在家中可以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加以演練。
 ‧自閉症類群障礙兒童,對於自己的情緒或狀態常常不大理解,應幫助他們增進自我覺察能力,了解自己的情緒、感受與想法,是理解別人之前需要學習的。
 ‧可透過影片、圖片、卡通等媒材,呈現不同情境、脈絡的社會性故事,與自閉症類群障礙兒童討論故事中的場景、人物想法、感受,促進自閉症類群障礙兒童了解社會情境與他人的觀點,增進其推心能力。
 ‧安排社交技巧團體,邀請同儕參與,協助自閉症類群障礙兒童類化先前學習到的社交技巧,在團體互動的過程中,引導他觀察情境中發生的事件、情境中同伴們的反應,適時的給予他回饋,並協助自閉症類群障礙兒童能夠有適宜的回應。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