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班教學】覺察情緒、換位思考 消除問題行為(108年2月15日) | |
文/羊羊老師(國小特教教師) | |
我才走進教室,就看到感情很好的成成(化名)和小婷(化名)兩人隔得遠遠的坐著,互不相看,還氣呼呼的鼓著腮幫子。 我問他們怎麼了。成成說:「老師,她很討厭啦!」小婷回嘴:「你才討厭呢,你用頭撞我的眼睛!」 「是你先拉我的衣服!」 「我是要拉你起來呀!」 重述加詢問 還原現場 眼看大戰一觸即發,我連忙打岔:「我來總結一下剛才的情況,你們聽聽看我說的對不對。」聞言,兩人安靜了下來。 「小婷覺得成成跌倒了,想扶他起來,所以拉了他的衣服;成成因此生氣。是這樣嗎?」他們點點頭。 我拿出學習單:「單子上有一隻熊,我們把剛才整理出來的『事實』記在熊的頭上。」 小訣竅 .學生的情緒須被「接住」,儘管只是簡單重述,也能讓他們感覺被接納、被尊重,進而能冷靜理性思考。「詢問」不但能聚焦重點,也提供學生澄清的機會,達成對事實的共識。 引導覺察情緒 尊重對方 等他們寫好或畫完,我再問:「你們現在是什麼心情呢?」 我拿出《情緒寶盒》中幾張比較單純的情緒卡,包括難過的鱷魚、害怕的猴子、生氣的大象、討厭的貓咪。 《情緒寶盒》以動物插畫具象呈現情緒,再加上教師的解釋,學生很快就能提升對情緒的敏銳度。 成成選了生氣,小婷選了難過。 我問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呢?」 「她拉我的衣服,所以我覺得很生氣。」 「我想幫他,卻被他罵了,所以覺得很難過。」 小婷相當敏銳,知道自己生氣其實是因為難過。 我接著問:「我們一起想想,你認為對方怎麼樣?」 「我認為小婷故意拉我的衣服!」 「我才不是故意的!」 我打斷他們的爭執:「我們等你們都說完再討論。現在換小婷了。」 「我認為成成討厭我!」 「我才不討厭你!」 我提醒他們:「好。每個人都和別人不一樣,所以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認為』。」 小訣竅 .「情緒」對認知尚低的學生而言是很抽象的,他們無法連結情緒與詞彙,只知道自己很不舒坦。在沒適切表達且被聽到的情況下,他們的外顯行為往往是生氣。 .引導學生覺察引發生氣的「第一情緒」。 .引導學生雖然不認同,但尊重對方發言,並接受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 找出恰當方式 解決爭端 我拿出《五卡寶盒‧行動卡》,將抱怨、哭泣、攻擊放在桌上,請他們想想自己採取了什麼行動,他們都選了抱怨。我再拿出省思卡:「之前那三張卡上都有黃色三角形,代表這行動不大好。我們來試試這張有綠色三角形的行動。想一想,如果小婷不是故意的,她為什麼想拉成成?如果成成不討厭小婷,他討厭的是什麼?」 「小婷不是故意的,她只是想要扶我起來。」 「成成不是討厭我,是討厭我拉他的衣服。」 我補充說明:「小婷想幫忙,但不小心用了成成不喜歡的方式。成成知道小婷不是故意的,心裡是不是比較舒坦?小婷要怎麼幫成成,才是他喜歡的方式?」 「你可以拉我的手。」成成邊說邊伸出手。 婷婷握住成成的手:「像這樣嗎?」 「對!」兩人相視而笑,形成一幅好可愛的畫面。 小訣竅 .鮮少人會放慢步調,審視情緒的成因,而讓直覺恣意妄為。引導學生換位思考,有助於緩和情緒。 .學生吵架時,最怕的就是自己「錯了」,因為那會讓學生仍在發展的自尊崩解。先贊同學生做對了的事,同理他的心情,再引導他想出較恰當的處理方式,往往較能被他接受。心情平復了,處理事情就不難了。 .問題行為背後,往往有一顆渴望被看見的心。常帶學生練習省思並把內在歷程具象化,有助於人格發展。. |
|
回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