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的愛 成長的最佳驅動力(107年11月23日)
  文/黃川誌(罕病生家長)
   兒子一歲多時,我才知道他患有罕見疾病。從他出生到確定是罕病,他的一些身體症狀與多數孩子不同,常讓我和太太不知如何是好。
 尤其孩子感冒或腸胃不適,往往嘔吐不停,幾乎無法進食。我們夫妻用盡全力,慌忙中只能趕快送孩子到醫院,尋求醫護人員協助。
 能知道孩子病因,其實是巧合。一天半夜,孩子因不停咳嗽中斷睡眠,沒多久又流鼻血。這次他流鼻血的時間較長,流血量也較多,天亮後帶他到醫院看診,醫生建議讓他住院,以便做完整的身體檢查。
 初次住院,孩子做了胸腔X光、心電圖、腹部超音波與其他檢查,結果都正常。後來醫生說,要詳盡檢測孩子的基因,應能找出原因。
 等待檢查結果的那幾個月,我坐立難安,腦海中不時浮現各種問題;聽取醫生說明檢查報告的那一天,雖然醫生努力、詳細說明:「孩子的疾病,是體內染色體基因缺陷形成的隱性遺傳。也可能是基因突變導致遺傳疾病。」我和太太第一次聽到「罕見疾病」,還不大了解什麼是「基因異常造成罕見疾病」。
 沒多久,太太和我警覺兒子身體特殊,是特別的小天使。縱使我們根據照護手冊,參考相關醫療書籍,盡力照顧孩子,卻總感到力不從心。那段日子裡,往往半夜得緊急把孩子送往急診室;隔沒多久再轉到住院病房,就這樣家裡、醫院頻繁來回,一年幾乎有大半時間是在住院病房陪孩子度過。
 守在病床旁,靜靜看著孩子躺在大型、全罩式醫療用塑膠套裡,幼小身軀上布滿管線,不時聽到點滴注射、氧氣供應的機器穩定運轉的滴答聲。這令我赫然意識到,我正陪著兒子住院接受治療。
 在醫師、護理師指導照護技巧,營養師提供正確飲食資訊,還有許多人的協助下,我們現在已經能更妥善的照顧好孩子。住院期間認識的病友,雖然病情不一樣,照顧方式不同,但每個人都充滿信心,勇敢、努力克服病痛,期待早點回家的開朗、樂觀態度,不僅是一股讓我學習的正向力量,更是驅策我未來要一路陪伴、照顧孩子成長的最佳動力。感謝曾經幫助我們的人。
 孩子狀況越來越穩定。我告訴自己:要和他一同探索人生,去各地旅行,遠望蔚藍晴空,擁抱層峰疊巒,欣賞沒有邊際的汪洋大海,還要一起發掘其他迷人的大自然景色,盡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