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推手經驗談
善用玩具 培養特教生多元能力(107年11月23日)
  文/周嘉千(國小特教教師)
   伶伶(化名)很有藝術才能,畫畫、堆積木等創作類的活動都難不倒她,是班上的藝術家。
 前陣子發現了一款積木,特別的造形可讓學生以不同的角度組合積木,也因此促使他們以不同方式訓練手部肌肉,立刻變成下課時的熱門玩具。伶伶當然也投入這款積木的創作,不看說明書,也未經大人引導,很快就做出作品,恐龍、機器人等各種主題都有,而且每節下課重做,成品都不大一樣。
 伶伶的表達能力較弱。我指著作品的不同部位,問她部位的名稱、功能,她從回答單詞「左手」,擴充成句子:「這是機器人的左手。」進而把作品擬人化,問抽象的興趣,她回答:「他喜歡吃蘋果。」慢慢的,欣賞她的作品成了我期待的新鮮事。
 後來,我在積木公司的官網上發現可以「投稿」,於是帶著伶伶替作品拍照,並練習為作品命名,想簡介。從「一問一答」到「逐句仿說」,再練習寫字並拼出注音,最後陪著她利用電腦打字,一指一指的把簡介打出來,由我寫電子郵件向廠商投稿。
 每次打完字,我總能感受到伶伶的興奮,看著她的笑臉,我也好期待在官網上看到伶伶的作品。過了一陣子,官網上真的出現伶伶的作品,廠商的小編還在伶伶的作品下留言、鼓勵。
 我將伶伶投稿的頁面投影出來,讓學生看伶伶被放在網路上的作品,大家興奮的找她的作品,為她歡呼,伶伶則是目不轉睛的盯著投影幕,害羞的聽同學讚美她,但也藏不住滿臉的笑意。
 伶伶偶爾會說想看投稿的網頁,看看她被分享的作品,每次看都開心的笑著,我則期待看到她不斷推陳出新的作品。玩具能帶給特教生的東西,真的好多。.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