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繪本動畫教性別平等 智能障礙生 更有感覺(102年9月27日) | |
●性別平等教育 文/王仁癸 |
|
「性別平等教育」強調去除性別刻板印象,尊重個體差異。智能障礙孩子只要身體發展正常,也會有生理需求。因此,教導性平觀念相當重要,不能因為他們左腦受損,語言與認知學習能力較差,就剝奪他們接受性別平等教育的機會。 教導性別平等觀念時,教師必須善用他們右腦的圖象學習能力,反覆訓練,以強化他們大腦神經元的聯結與增長,使性平觀念從短期記憶區轉移到長期記憶區,完成有效的學習。 智能障礙生普遍有專注力無法集中的現象,沒學幾分鐘,就會產生倦怠感。因此,教師不妨營造輕鬆、無壓的學習情境,以幫助他們提升專注力,並吸收觀念。例如:在教室布置色彩鮮豔的宣導海報、警示圖文,並適時調整張貼位置,製造新鮮感,增進視覺刺激,讓智能障礙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性別平等觀念。 為了幫助智能障礙生建立正確的觀念與行為,我嘗試把性平重要概念,融入繪本教學。以下教學方法,提供師長參考。 善用繪本動畫 認識身體隱私 智能障礙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佳,在教導「身體隱私」時,如果一味用講述方式來教育,根本無法促成有效的學習。因此,如果教師能善用繪本、動畫等圖象媒材,把性平觀念轉化成輕鬆、有趣的視覺與聽覺刺激,就可以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教師先播放文化部「繪本花園網站」的繪本動畫影片,待智能障礙生看完後,再運用線上的「玩遊戲」、「加入討論」或「塗鴉分享」學習區來複習觀念,強化學習。運用繪本動畫來教學的好處是:在教身體隱私部位時,可避免實際碰觸而引發敏感問題。 循序漸進提問 加強應對能力 智能障礙生的短期記憶力較弱,因此在進行繪本教學時,教師務必鎖定重點,用不斷的提問來深化他們的印象。 比如,在教「與異性相處的基本禮儀」時,教師先在白板上列出繪本教學的重點,如「何謂喜歡、不喜歡、舒服與不舒服的感覺?」「感覺不喜歡或不舒服時,要如何處理?」再以循序漸進的提問,引導他們認識性別差異,了解如何與異性保持適當距離,以及合宜的應對,進而學會自我保護,避免遭到性騷擾或性侵害而不自知。 故事角色扮演 幫助類化經驗 智能障礙生把知識類化到實際生活的應用能力較弱,因此教師不妨透過有趣、輕鬆的繪本情境,讓他們進行故事角色扮演,以學習運用性平觀念。 在角色扮演時,揣摩故事主角的心情、態度,以及正確價值觀的一再強調,都有助於促進智能障礙生與異性溝通、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朗讀故事對話 模仿促進溝通 智能障礙生因先天或後天因素的影響,使得語言能力不佳,再加上生活經驗不足,往往缺乏語言溝通的能力。因此,教師可引導他們朗讀性平繪本的對話,從中學習如何表達真實感受,進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朗讀性別平等繪本,模擬與異性相處、溝通所使用的語言,也是智能障礙生學習表達的方式。只要他們能不斷的朗讀,性平觀念也會成為他們的生活守則。 繪本實作教學 運用感官學習 為了刺激智能障礙生運用多感官學習,教師可以「性別平等教育」為課程核心,實施繪本實作教學。 製作繪本的步驟要細分,並逐一指導、說明。教師做一個動作,學生重複同樣動作,教師同時解釋圖象的含義。透過視覺、聽覺與觸覺多感官運用,可深化他們對性平觀念的體會。 繪本是圖文並茂的故事書,是色彩鮮豔的視覺圖象,能吸引智能障礙生的注意,同時又可刺激他們運用右腦圖象學習的能力,提升左腦語言的能力。因此,選擇符合性別平等教育意涵的繪本,可幫助智能障礙生經由理解繪本內容,結合自身經驗,進一步模仿良好的行為與觀念。如此,就能逐漸達成性別平等教育的目標。 . |
|
回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