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建立 自我保護觀念(101年5月18日)
  ●特教生性騷擾與性侵害防制
文/古思
    對智能障礙的孩子來說,「自我保護」是性教育極重要的項目,因此必須及早灌輸他們正確的觀念。

  臺北市立啟智學校高職部教師周春芬表示,自我保護的觀念應該從小養成;在性慾與性衝動尚未發展前,如果能讓智障孩子有所警覺,那麼就可以減少一些遺憾。

  在預防與保護階段,教師應依學生年齡,規範他們適當的行為舉止。比如進廁所後才可脫掉褲子;練習自己洗澡;不穿暴露的衣服。

  「女學生出門在外,合宜的服裝儀容尤其重要。」周春芬建議教師帶領學生討論報章雜誌的案例,讓他們明白穿著暴露,輕易和他人有肢體接觸,易發生危險。另外,要提醒他們避免單獨行動,到人煙稀少的地方,或拜訪朋友,要結伴同行,「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指導,最能發揮成效。」

保持人我界線 防止被侵犯

  保護身體界線,拒絕不合宜的肢體觸碰,是自我保護的中心概念。周春芬告訴學生,身體接觸是健康的,但是要從對象、情境,以及雙方是否同意等因素來判斷是否合宜。

  例如,要嚴防他人觸摸穿著背心及短褲的隱私部位;除了隱私部位外,如果他人的觸碰使自己感覺不舒服,也應嚴正拒絕;拒絕後,如果對方仍繼續碰觸,就代表是惡意侵犯,要趕快離開現場或呼救。

  周老師提醒家長,避免隨意觸摸孩子的身體,並防止孩子覺得被摸頭、摸臉,或搭肩說可愛,就是友好的表現;同時,要教導孩子避免以摟抱他人等身體接觸來與人溝通。

  周春芬強調,應儘早建立孩子對安全空間的概念;「安全空間」是以身體為圓心,以手臂長度為半徑畫圓的範圍。和人交談、接觸時,須避免逾越範圍,以維護自身安全。「跟人說話,要保持安全空間,同時也要注意別人有沒有侵入自己的安全空間。有人迎面而來,要側身閃開,保護自己。」

  周春芬常提醒學生,遇到陌生人問路,不要親自帶路,應該告訴對方:「對不起,請你問別人吧!」公廁是加害比例最高的場所,又以公園的公廁風險最高。

  周老師強調,熟人加害的比例其實高於陌生人,「熟識的親友因熟知被害人的狀況,往往更容易侵犯得逞,而鄰居是加害比例最高的一群。」長期建立的關係,最難抵抗,因此孩子要學習拒絕金錢和物品的誘惑。她告誡學生,當有人送禮物時,先用手擋住,並詢問:「這是什麼東西?」「為什麼要給我?」告訴對方須爸媽、老師同意才可收下。

用禮貌行為 避開職場的危險

  周春芬分析職場存在的危險因素,以及遇到不同的人物、狀況應該如何應對。「為了培養學生正確的判斷,要以實地演練來代替抽象的描述,才能加深印象。」
 
  有時,保護自己的行為也是禮貌的展現。「在超商工作,遇到在層架補貨擋住客人時,就必須讓開,說『請』;如果狹窄的走道上有人,想穿越他時,要說『對不起,請借過』。」如果在大賣場工作,遇到客人問路,也僅能以口頭表達或用手指引,不要隨意將客人帶到指定的地點。

拒絕騷擾與性侵 4R反應 語氣漸強

  如果面臨性騷擾或性侵害,該怎麼辦?周春芬歸納當下應有4R反應:「推開(Reject)」、「口頭反制(Rate)」、「跑掉(Run)」、「報告(Report)」。

  周春芬表示,許多學生被教育對人要有禮貌,不懂得強烈拒絕,因此當對方有動作時,要先行動。要教學生必要的反抗方式,像用力推開、掙脫、踢、打。接著要大聲的口頭反制,口氣要凶悍;語氣強度漸增的喊出「不要碰我」、「討厭」、「幹什麼」、「你犯法」,「不要碰我」,加重後三句,以喚醒加害者的良知。同時,要迅速朝商店等人多的地方「跑掉」。為了確保逃離的速度夠快,周春芬在課堂上會讓學生演練;速度太慢,會遭糾正。

  最後是「報告」。報告的對象包括店家老板、同事、父母、教師等。報告的項目包括「遇見什麼人」:對象是男是女,認不認識,有沒有看過;「在什麼時間」:上午還是下午,剛剛還是多久前;「在什麼地點」、「發生什麼事」、「怎麼反應」,以及「感受如何」。

  教育智障生,不妨延伸一堂課,教學生貼切的說出感受,將有助於他們拒絕他人的侵犯。

「性教育」教師補充包

●表演情境時,表情須嚴肅,避免流於嬉鬧或遊戲的感覺,使學生誤解。

●以布偶或親身演示性侵時,要演加害人受懲,並強調加害是錯誤的行為。

●設計教材,須不斷反省思考,以免誤導,造成負面效果。

●進行家庭訪視時,應關注學生性教育相關重點。比如居家的盥洗能力和方式,與父母、手足、鄰居間的互動情形。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