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階段性別教育 實務演練 強化記憶(101年3月23日)
  ●智能障礙生性別平等教育
文/古思
    智障孩子的生理發展比正常孩子大約慢一兩歲,智商卻遠遠落後。當正常孩子成長到二十歲時,智商普遍有一百到一百二十,但智障孩子的智商卻始終停滯在三十到四十之間。這種不可復返的智力損傷,造成身心巨大的落差,成為智能障礙生性教育與性別教育的困難所在。

  臺北市立啟智學校高職部教師周春芬表示,智能障礙孩子擁有正常孩子的生理衝動和性衝動,但是由於智商低,無法控制行為,因而無法享有正常的社交生活。她認為,智能障礙生的性教育必須強調「個別化」,依個別的性需求、性問題,給予適當的指導;另外,還要兼顧「生活化」,教師要在日常生活細節中觀察學習效果,隨時提醒並導正性的行為和表達方式。同時,指導者要有健康心態,教學時必須使用正確的詞彙,而不使用曖昧的語言,並鼓勵學生談論性的議題。

  此外,分階段教學也很重要。周春芬將性別教育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原則解說」,第二階段為「教具導入」,第三階段則是「實務演練」。

第一階段 解說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周春芬特別強調說明原則的必要。「智障孩子理解力不好,如果我們教了他一百種情境的應對方式,他卻遇上了第一百零一種,該怎麼辦?」

  周春芬以兩性交往的「牽手」為例,指出教學的兩個關鍵原則在於「對象」和「意願」。她在課堂上限制學生,牽手的對象僅限於家人、授課的老師和同學,其他人統統不可。她表示,智障的孩子非常單純,也無法變通,嚴格限定學生牽手的對象,是避免一旦有了例外,學生容易混淆。

  她告訴學生,牽手對象的意願也很重要,「就算對方符合第一個原則,但是不想被牽,我們要尊重他;相反的,符合牽手條件的對象想和我們牽手時,我們不願意,也可以拒絕。」

  在原則講授外,周春芬也會編口訣,讓學生方便記憶。在性侵害防範教育的課堂上,她要學生大聲朗讀「不接受引誘,不跟他人走,不上他人車,不進他人家」四句簡短的口訣。周春芬說:「習慣成自然還不夠,更要『自然成反射』,為了讓孩子記憶,我們在課堂上不厭其煩的教他們大聲喊口訣,只為了讓這些口訣成為神經系統的反射,有時候得磨上三節課,才看得到成果。」

第二階段 教具導入

  在第二階段的課程中,周春芬利用教具、教材、影片導入教學,她指出,導入教學的目的在於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在考驗老師的創意。例如,她設計大富翁遊戲,在不同的格子中安排「命運」跟「機會」,如果學生走到「命運」,就給予糖果餅乾等小獎品獎勵;如果走到「機會」,則要依據問題卡,上臺演練日常生活的各種情境;遇到重要的特殊狀況時,周春芬也會請每個學生都上臺練習,藉此加深印象。

  除了遊戲,流行歌曲也很適合用來進行兩性教學。周春芬帶著青春期的學生高唱臺語歌曲〈愛情限時批〉:「要安怎對你說出心內話,說我每日恰想嘛你一個……只好寫著一張愛情的限時批。」「藉由歌詞可以引導學生在面對喜歡的人時,不要透過肢體觸碰表達愛意,寫封信、打個電話,才是比較好的方式。」她表示,〈失戀陣線聯盟〉中的歌詞「找一個承認失戀的方法,讓心情好好的放個假」,具有療癒效果,也很適合教導情竇初開的學生排解感情困擾。

  周春芬也說,卡通影片《櫻桃小丸子》和《哆啦A夢》也很適合輔助教學。《哆啦A夢》裡的胖虎愛欺侮同學,常常惹得主角大雄哭哭啼啼,周春芬會帶領學生觀看影片,說明如何預防霸凌行為,並根據劇中情境找出適當的解決辦法。而《櫻桃小丸子》可以給予兩性互動和社會行為很好的示範,教導學生應有的舉止。例如,有一集描述「約會」:小丸子和好朋友小玉相約在大樹下埋時空膠囊,小丸子等了好久,小玉卻沒有出現……周春芬透過影片,和學生討論與朋友相約,朋友卻沒出現時,應該怎麼辦?她表示,如果有手機就用手機聯絡;如果沒有,三十分鐘內不要離開現場,等待超過三十分鐘,就不要再等,必須馬上回家。

  周春芬進一步指出,家長應該教導智障孩子與人相約要注意的四個重點,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和活動性質。時間如果在早上七點前、晚上七點後都不可以;青少年兒童福利法所規定兒童不宜去的地方,不能前往;一個團隊中如果有兩個以上不認識的人,不要跟;活動性質如果有高度風險,同樣得禁止。就算以上條件都符合,也要經過父母同意才可以和人相約。

第三階段 實務演練

  由於智能障礙孩子難以理解某些抽象概念,必須透過實務演練,才能強化吸收。周春芬說,在性教育和人際關係的實務演練課程中,必須要以嚴肅的態度面對,不能讓學生覺得像是在遊戲,以免效果打折。

  她以教導學生日常生活及兩性關係中的「尊重」為例,設定許多情境題,像是「同學頭上有一個紙片,該怎麼辦?」「同學的聯絡簿沒裝進書包,該怎麼辦?」讓學生輪流上臺演練正確的應對方式。她表示,看到別人頭上有紙片時,不是直接伸手幫忙取下,而應該先詢問:「我幫你拿,好嗎?」獲得對方同意後才能行動。

  另外,曾有學生因為反應較為機靈,在校時會幫忙老師跑腿,幫同學整理書包,出了社會後也一樣熱心的為同事服務,卻被懷疑偷拿手機。所以她要求學生不能直接開同學書包,幫同學收東西時一定要先宣告,說明意圖,代表自己的行為是公開的、坦蕩蕩的,避免遭到誤會。透過直接演練,加深學生的印象,未來身處相似的場景,也比較能夠變通。

  在自我保護課題方面,周春芬也會請助理老師配合,讓學生模擬遭遇性侵害危機的情境。標準流程包括「推開」、「口頭反制」、「逃跑」和「報告」。在「逃跑」這個階段,助理老師要扮演壞人追學生,學生逃跑的速度一定要夠快,如果被老師抓到就算失敗。「藉由反覆的練習,學生遇到狀況時才能即時反應。」.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