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兒的遊戲治療(101年3月16日)
  文/楊琇媛
    自閉症患者的社交缺陷讓他們無法與同儕一起從事活動,除了與少數親近的家人相處外,多數患者過著孤立的日子;即使某些擁有高功能的患者,由於缺乏與人合作共事的能力,也常在工作上遭遇被裁員的下場。然而,傳統機械化的訓練並不能萬用於善變的社會生活,根據「人際發展介入治療法」創始人史提芬‧葛斯丁所著的《解開人際關係之謎》、《兒童人際發展活動手冊》,設計遊戲活動讓患者參與,在自然情境中建立情感交流的經驗,才是邁向友誼快速有效的方法。

  罹患輕度自閉症的中中,自幼兒時期便時常被「設計」和家人玩遊戲,媽媽更「利用」公園、社區以及親戚朋友的孩子,和中中以遊戲互動。以下是幾種受歡迎且成效明顯的遊戲活動:

  撲克牌:簡單的遊戲規則和便利性,是撲克牌遊戲成為首選的主要原因。稍具數字概念時可以玩翻牌「比大小」、「揀紅點」、「排七」;「抓鬼」的不可預知,讓中中體會緊張和期待的心情;需要全神貫注的「心臟病」,可以訓練專注力和敏捷度。過程中,中中全神投入,也大大減低和他人肢體接觸的敏感度。

  大風吹:語言程度進展到語詞的組合時,大風吹就百玩不厭了。由於孩子們的創意會產生有趣的情境(如:吹有穿內褲的人),哄堂大笑的場面讓中中自然而然融入其中;此外,沒有搶到位子要表演節目(如:講笑話、唱歌、伏地挺身),提供孩子面對群眾的練習,也培養面對輸贏的正向態度。

  攻占城堡:自閉症患者缺乏團體觀念,此遊戲必須分為兩組競爭,讓患者體會為團隊效力的使命感,當中中猜拳贏了或是攻占了敵方陣營,小組成員給他的歡呼和擁抱是最具鼓勵的回饋,成就感也增強他參與團體的動機。

  捉迷藏:對於自閉症患者而言,這是難度較高的訓練。起初中中因為容易分心和缺乏耐性,常在半途失蹤,無法完成找人或是躲藏的任務,透過安排一位孩子和中中共同當鬼或共同躲藏,以及一次又一次的陪伴教導,遊戲規則逐漸內化為自然的反應,現在他已能獨當一面進行遊戲了。

  鬼抓人:此遊戲需在寬敞的地方進行,例如:公園、學校或社區空地,體力負荷量較大。然而中中擅自離開同伴,跑到大馬路邊欣賞車子的情形屢見不鮮,追根究柢,原來體力和技巧的弱勢讓他興趣缺缺;之後,改讓他和年紀小兩三歲的孩子一起進行,情況便改善許多。因此衡量孩子的能力循序漸進,是吸引他加入活動的重要因素。

  在參與遊戲的過程裡,中中習得遵守遊戲規則,體會輸贏的經驗,增進和他人的眼神交流,培養專注力和積極的態度,更重要的是享受遊戲的樂趣,享受和大家在一起的美妙感覺。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