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國歌 培養愛國情操

報導/諶淑婷 

國父孫中山寫的訓詞,後來成為國歌的歌詞。 
照片翻攝自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

  飄揚的國旗、悠揚的國歌樂聲,是許多學生在學校朝會升旗的共同經驗,但大家是否清楚國歌的由來和意義?

  國歌是近代民族意識興起,國際往來增多後才有的產物。一般認為,最早的國歌出現在十六世紀,荷蘭人民為了抵抗西班牙的侵略和壓迫,創作戰鬥進行曲《威廉頌》來鼓舞民眾士氣;法國國歌《馬賽曲》,也是在十八世紀革命時產生;美國國歌《閃亮的星條旗》,則誕生於美國獨立戰爭時期。

  李鴻章把古詩變臨時國歌

  中國在清朝以前並沒有國歌,因為當時中國人認為全天下都是中國所有,周圍國家都是蠻族,不需要用國歌來宣示主權。直到清末受到外國入侵,中國民族意識覺醒,加上開始有外交活動,才有官員提出應創作國歌。據說當時清朝外派大臣李鴻章訪問歐洲時,各國代表必須輪流唱國歌,李鴻章只好臨時改編唐朝時稱頌皇帝的古詩:「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雲車駕六龍。」成了第一首中國臨時國歌。

  國父訓詞譜曲成國歌

  現在中華民國的國歌,前身原是國民黨黨歌,歌詞是民國十三年,國父孫中山在廣州黃埔軍校開學典禮的訓詞。民國十七年公開徵求樂譜,最後由程懋筠譜曲,成為國民黨黨歌。兩年後行政院宣布,在正式國歌尚未制定前,先以這首黨歌代替;民國二十六年,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以黨歌作為國歌。

  無論是哪一國的國歌,都有強烈愛國主義色彩。中央合唱團指揮胡巧芬表示,國歌曲調莊嚴和平、雄壯有力,演唱時能凝聚人心、激發愛國情操。重要的是,國歌歌詞也能表現出創作時的時代背景、政治目的。東海大學教授江澄祥說,有人對國歌歌詞的「吾黨所宗」有所爭議,但在建國之初,「黨」所象徵的並不是現在的國民黨,而是當時結合全民、推翻滿清,創立中華民國政府的「黨」,這個「黨」字幾乎就是國家與全民的化身,更與中華民國的創國歷史有著分不開的關係,與現在的政黨之分毫無關係。

  國歌表現出建國時的歷史與政治環境,讓國民得以了解國家的發展與建國目標。江澄祥說:「國民有義務認識國歌的歷史意義,並認同國家主體性。雖然因為政治因素導致國土變遷,但中華民國的確存在,在臺灣的我們是中華民國國民,唱國歌、升國旗、愛國家是每個人的基本觀念。」

  現代人對於國旗與國歌似乎越來越疏離,象徵意義也變得薄弱。胡巧芬提醒師長,不必特別和學生討論該不該唱國歌?或是為了誰唱國歌?而是透過教育樹立對國家的認同感,自然而然喜歡唱國歌、愛國歌,建立起國家的尊嚴和榮譽感,成為真正發自內心的愛國行為。


編輯臺觀點
  國歌代表國家,對內凝聚民心、促進團結,對外則表徵國家的歷史、特色。了解國歌的歷史背景,有助不分族群、不分團體認識國家,學習互助與團結,尊重與認同。聽國歌,思索自己的國家主體,成為愛國公民,國家才能和平、繁榮。


新聞導讀

  教育部長吳清基上週建議學校朝會和週會應恢復唱國歌,尤其是中國學生即將來臺求學,臺灣必須更重視愛國教育,增強對自己國家的認同感,能夠充滿自信的說:「我愛中華民國。」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不只日前第三屆亞洲大學籃球錦標賽,有學生舉國旗加油遭裁判制止,之前也有多校基於各種理由,主動撤下國旗,引發爭議。吳清基表示,學校朝會、週會唱國歌是基本教育,無論政黨如何輪替,學生看到國旗、聽到國歌都應有肅然起敬的愛國心。

  吳清基認為,教師平常要鼓勵學生愛國,「沒有國,哪有家?」、「覆巢之下無完卵」,讓學生知道如果沒有國家,國民也沒有存在的空間。教育部表示,目前多數學校仍保持每週一次到兩次朝會唱國歌、升國旗慣例。

  吳清基以日前智利礦災為例,當礦工被救出後身披國旗唱國歌,這是一種愛國表現。他強調,「培養愛國情操」也是教育目的之一,因為《教育基本法》提到,教育的目的在教導人民民主意識、多元包容,培養愛國教育。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郭煦庭 新竹縣十興國小
  ■讀一年級時,每次升旗典禮都會唱國歌,興高采烈的唱著:「樹葉非蟹,豬魚失蹤」。直到三年級音樂課教國歌歌詞,我才發現原來是「夙夜匪懈,主義是從」。我想只要用心唱,國父應該不會生氣吧?

金慶維 高雄市忠孝國小
  ■運動比賽時,有學校因為和中國交流而不准揮國旗和唱國歌,實在很奇怪。在自己國家不能唱國歌,怎麼教育學生和下一代,談什麼愛國呢?

上週讀報回響
幹細胞 醫療新趨勢

王莉琴 桃園縣陳康國小
  ■我不了解幹細胞是什麼,不過若是為了替人治病,反而傷害其他人,那麼這個治療方法可能還不夠成熟。醫生使用時必須更小心,不要為了救人而傷害另一個生命。


讀報講堂
國歌 象徵國家尊嚴、精神

林雅芬 臺北市靜心小學教師

  從許多報導中,我們看到有人為了保護國旗而犧牲生命;也有運動選手因為主辦國沒有播放他國家的國歌,而拒絕上臺領獎。國歌是一個國家的精神象徵,更是一個國家的尊嚴所在,每個人對於國歌應該要有更深的體會。

  1. 現在我們唱的國歌,它的前身是什麼?
  2. 第一首中國臨時國歌,是誰唱的?改編自哪一首古詩?
  3. 如果你代表國家出國比賽,當你上臺領獎時,主辦國應不應該播放我們的國歌?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