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三倍券 能否帶動經濟成長?
報導/李琦瑋

行政院推出振興三倍券,希望提振經濟,能否達到預期效益,備受關注。圖為行政院長蘇貞昌於記者會上介紹振興三倍券。
圖片提供/行政院

為了振興經濟,行政院日前宣布「振興三倍券」將上路,振興券能否刺激消費?過去的消費券或直接發放現金哪裡不同?本文請學者分析振興券、消費券與經濟成長之間關係。

今年我國在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後,開始推動振興方案,行政院將花費近新臺幣五百億元預算,推出「振興三倍券」,使用期限從七月十五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
領取方式分為紙本及數位,持健保卡到超商或郵局領取紙本實體券;數位支付可透過信用卡、電子支付、電子票證自七月一日起開始綁定,七月十五日起累積消費滿三千元回饋兩千元。使用限制包括不找零,不可用於電商網購、繳稅、繳罰單、規費、菸品、保單、股票、國民年金、卡費、禮券、儲值。
二○○八年,政府為了因應金融海嘯所帶來的經濟衰退,隔一年花費八百多億元,推出「振興經濟消費券」,每人發放新臺幣三千六百元,使用期限從當年一月至九月,GDP貢獻約百分之零點二八至百分之零點四三。
消費券的領取方式為持身分證至指定地點領取實體紙本;使用限制包括不找零、不可轉售,或不可兌換現金、商品禮券、現金禮券、儲值等。

刺激經濟成長
端看新增額外消費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表示,政府發放現金、消費券、振興三倍券都是為了刺激消費,進一步帶動經濟活動的成長,效果得視新增多少「額外的消費」。無論是哪一種,都有取代既有消費的效果,現金最容易被存起來,刺激消費效果最差。
他表示,振興三倍券可看成消費券改良版,根據審計部報告,消費券佔日常支出約七成,取代現金效果高,對經濟成長率貢獻未達預期。因此,現行政策改成付費才能取得振興三倍券,並加入使用限制,減少對現金的替代。

業者配合促銷
才是刺激消費關鍵

但他認為,能否刺激消費也得視情況而定,當年發放消費券時經濟不景氣,大家消費意願低,不會進行額外消費,業者也未祭出促銷折扣。但這次臺灣疫情控制得宜,經濟穩健,旅遊、餐飲等業者受衝擊主因是被限制,只要解封,能預期民眾有「報復性消費」,即使不發振興券也一樣。另外,這次民間祭出加碼、折扣等促銷措施,營造節慶氣氛,若能刺激額外消費,才是帶動消費關鍵。
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表示,今年疫情,許多國家直接發放現金,最方便快速,不用印製消費券,行政成本也較低。民眾最想拿到現金,但未必能刺激消費,對於所得較低者,會考慮非日常的消費,刺激效果較大;但對於所得較高者,反而會存起來或用於原日常支出,失去刺激消費的效果。
因此消費券或振興三倍券都在使用上設有期限,促使民眾短期消費而不是存起來。他認為,振興三倍券限制多,難避免用於替代現金,效益也會減少,不如縮短使用期限更有效。

發放時間太晚
應鎖定經濟低谷期

林祖嘉說,針對弱勢民眾,政府將先匯一千元到帳戶,再讓弱勢民眾購買振興三倍券,行政程序繁瑣。振興三倍券雖有多種領取方法,但會用網路申請的多半是年輕人,多數民眾還是會到郵局購買實體券,可以想像郵局將大排長龍。另外,振興三倍券發放時間點太晚,應在經濟最差時,刺激最有效。七月已解封,民眾可能有報復性消費,原本就規畫出去玩,給不給錢沒有很大差別。

 

小公民發言臺
我看振興三倍券與經濟

我認為振興三倍券對挽救經濟影響不大。近日消費減退並不是因為沒有被鼓勵,而是因為疫情。三倍券無法用於網路商店實在可惜,「宅文化」應該被鼓勵。
施妤蓁‧彰化縣洛津國小六年乙班

我覺得可以帶動經濟成長,因為如果直接給現金,我會存起來;若是三倍券,因為有期限,時間到無法兌換,我就會儘快使用。先前因為疫情關係,極少出門消費,而現在有三倍券讓我更有消費動力。
蘇亭庭‧雲林縣口湖國小六年甲班

我覺得振興三倍券能帶動經濟成長,因為領取振興券可藉由多重管道,假設我到超商領取振興券,一定會順便買超商的物品。一舉兩得的情況下,臺灣經濟必定有更好的發展。
江尚恩‧彰化縣培英國小六年乙班


讀完本週〈振興三倍券 能否帶動經濟成長?〉後,小朋友有什麼想法呢?歡迎來信表達看法,文長一百字內,來信記得附上姓名、學校、班級、電話、地址、身分證字號及郵局或銀行存摺封面,請在本週四前寄到電子信箱:chunchang@mdnki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