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1臺二線是淡水進出臺北市的主要道路,新北市規畫沿淡水河興建淡北快速道路。 攝影/高修民 2淡北道路規畫圖 |
爭論二十二年的淡北道路,五月再度闖關環評大會,最後決議退回專案小組再審,環評委員提出七項要求,要求新北市政府七月底前補件。在地居民認為,淡北道路的興建不僅能改善淡水到臺北的塞車狀況,也是一條救命道路;環團則擔憂興建後反而會引入車潮,且開發案離紅樹林自然保留區最近之處僅三公分,將衝擊淡水河岸的溼地、生態、景觀等。
淡北道路開發案已經爭論二十二年,今年五月環評大會決議退回專案小組再審。新北市新建工程處主祕李仲昀指出,淡水往臺北市方向,只有一個路廊,就是臺二線省道,該段竹圍路廊不僅是唯一交通要道,也是緊急醫療和防救災時的唯一通道。但道路容量不足,造成該處交通壅塞,目前每天行經竹圍路廊高達二十萬車次,每月通過救護需求達七百次以上,再加上北海岸有核電廠,如果需要疏散,是唯一疏散廊道。為改善該路段交通,新北市政府推動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沿淡水河右岸紅樹林至竹圍路段興闢平面道路,起訖採立體化銜接外,在捷運及河川區域間的閒置廊帶,採貼地布設方式設計平面道路,兼顧環境保護與通行需求,推估分流後可滿足日常旅次。
環評大會退回
提出七項要求
二○○八年,當時的臺北縣政府重啟推動「沿河」平面道路,環評有條件通過,但環團提出行政訴訟,認為環評會議沒有完整評估對紅樹林的生態衝擊。二○一三年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撤銷環評結論,二○一五年新北市政府重新送件審查,且進入二階環評,去年通過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五月環評大會決議退回專案小組再審,並提出七項要求,包括強化隔音牆防鳥撞措施、交通衝擊研擬因應對策、歷史文化景觀調查、施工期間及通車後的空氣品質、次生林補植計畫進行補充說明、調整生態異常標準,強化環境保護對策,以及說明如何實施HOV(高乘載)管制方法,並檢核臺二線及本計畫道路設置公車專用道的可能性。
臺二線易塞車
延誤就醫時間
在地居民、支持淡北道路聯盟發起人張連榮說,三年前高齡九十歲的母親車禍送醫,腳掌開放性骨折,從淡水水源路搭乘救護車,短短不到六公里、約十分鐘的車程,卻因為臺二線塞車,花了三十分鐘才抵達馬偕醫院。因此他認為,淡北道路不能不蓋,早一天完成,就能多救幾條生命。
善用大眾運輸
避免衝擊生態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則認為,淡北道路無法解決臺二線尖峰時刻塞車問題,而且開通後,反而會引入更多的私人運具。他指出,淡水塞車的根本問題,在於一人汽車太多。新北市政府應以有效政策,讓更多淡水居民使用大眾運輸工具,解決交通問題。
張譽尹指出,淡北道路緊貼紅樹林自然保留區,最近之處僅距離三公分,在紅樹林捷運站後方,淡北道路更是直接面對大片自然保留區的紅樹林生長區,沒有足夠的緩衝空間,一旦開發,必定對環境生態造成衝擊。
小公民發言臺 |
我看淡北道路開發 |
淡北道路無法解決塞車問題,如果真的開通,反而會引入更多車流量,根本問題是一人一車太多。民眾多利用大眾交通工具並實施高乘載制度,才能解決塞車問題。
王思嘉‧雲林縣口湖國小五年甲班
路可以開通,但是需要一些措施讓我們和大自然和平共處,例如制定時速限制,或者建高架橋,與環評人士協商。不但可以救人,也可以保留大自然原始的模樣,一舉兩得。
林芳羽‧臺北市西松國小六年一班
我不贊成開闢淡北道路,人命很重要,但如果只關注這個觀點而不斷破壞大自然,最後遭殃的依然是人類,受害的人更多。即使增闢一條道路,人們使用的習慣不改,塞車依然無法避免。
粘家禎‧彰化縣洛津國小五年乙班
讀完本週〈淡北道路 生態與交通如何抉擇?〉後,小朋友有什麼想法?歡迎來信表達看法,文長一百字內,來信記得附上姓名、學校、班級、電話、地址和身分證字號,本週四前寄到電子信箱:yingzuchen@mdnki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