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報 編報一起來 人人都是總編輯
臺北縣橫山國小四年一班

文‧圖片提供/陳祥麟
上臺介紹自編的報紙。
聚精會神參與讀報課程。
課堂上,教師不斷提問,學生發言踴躍。
小主編專心剪報、編輯。
腦力激盪討論如何編報紙。

  「我是《楓谷日報》主編余文煬,希望我們編的報紙可以跟線上遊戲一樣,帶給大家新鮮感和樂趣。」

  「我是《昆蟲日報》社長華勗廷,我們編的報紙內容有甲蟲和各種昆蟲知識,保證有趣。」

  臺北縣橫山國小四年一班導師李弘善讓班上學生當總編輯,編輯一份自己的報紙。學生不僅積極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辦報,還想出充滿童趣的報紙名稱,有人喜愛動物,於是叫《動物日報》;有人以最愛的電腦遊戲取名為《爆爆王日報》。學生從報紙上剪下相關內容和圖片,搭配自己畫的圖畫,最後訂下標題。

  ●學生下標 夠專業

  學生謝佩蓉每天寫完功課以後,會閱讀十篇國語日報上的文章。她說:「讀報比讀書有趣得多了。我最喜歡看兒童園地版,希望有一天我的文章也能見報。」她和同學王宇婷、洪苑萍三個人一起編輯動物日報。他們不但配合鴕鳥報導,畫上可愛的鴕鳥插圖,還下了標題──「學校養鴕鳥,同學很開心」。

  洪苑萍認為,動物日報報導動物新聞,內容除了鴕鳥,還有白琵鷺,所以又下了另一個標題「少見的白琵鷺到臺灣」。嘗試編報後,大家才發現,要完成一份報紙實在不簡單。不僅要找題材、寫新聞、拍照,還要下標題,這一切必須靠很多人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四年一班的學生有的來自弱勢家庭,有的因為在其他學校適應不良而轉學。這個原本讓其他教師感到頭疼的班級,在李弘善的教導下,學生不但變得愛讀報,愛閱讀,還能暢談心中的想法。

  ●作者現身 影響大

  李弘善除了經常在國語日報科學版發表文章,還會邀請其他科學版的作者到班上和學生對談。學生一看到上課的情況刊登在報紙上,便對報紙產生了興趣;當看到報上作者出現在教室時,更是開心。

  面對作家時,學生會天馬行空的提問,還會事先做功課──仔細閱讀報紙內容,或是到圖書館找資料。李弘善發現,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越來越愛讀報。

  李弘善說:「橫山是所小學校,我希望小校的孩子也能擁有大視野。而報紙正好提供這樣的功能,因為報紙讓孩子看到了世界。」

  讀報教育讓原本識字不多的小彥,可以流暢的寫出一篇完整的日記。小彥是個轉學生,剛轉來班上時,日記不僅錯字連篇,而且只有短短幾行。現在,他竟然可以大聲朗讀報紙給同學聽。

  孫兆葳說她以前不愛看報紙,後來看到老師把班上上課的情形投稿到國語日報,從報紙上看到自己的新聞,覺得很有趣,從此就喜歡上讀報了。

  華勗廷興奮的說:「老師準備邀請昆蟲專家胡妙芬到班上來,真是太棒了!這樣一來,我可以知道更多昆蟲的知識,還可以跟她要簽名,我要多準備問題發問。」

  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後,李弘善嘗試讓學生閱讀他高中時代閱讀的第一本書──王鼎鈞的《人生試金石》。儘管他們還是四年級的學生,經過他的導讀後,都能了解書中的涵意,還有學生可以背出書裡的短文呢!能夠閱讀報紙和課外書,他和學生都發現國語課變簡單了。

  李弘善說:「讀報,讓課業表現不理想的學生,也能從報紙上找到喜歡的東西,讓他們不會放棄學習。報紙,是學生從書本進階到課外讀物最好的橋梁。」

《昆蟲日報》正式出刊咯!
學生完成內容精采的報紙。
我們都是總編輯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