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公害 e網打盡

  ★編輯臺觀點

  建置環境公害查詢地圖,居家附近的生活品質一覽無遺,讓我們了解身邊發生的公害問題,進而自發性的改善整體社區品質。同時要關心不斷發生的大型公害事件,將對家園的熱愛轉化為「全民力量」,促使政府改善環境。環境公害少一點,人民生活就更有保障。

  ★新聞導讀

  無論是餐飲店的烹煮味道太重、隔壁的狗常常吠叫,還是鄰居唱歌聲音太大,都是環境公害的一種。根據環保署統計,臺灣平均每天有五百五十多件環境公害陳情案,案件類型五花八門,其中以居家裝潢、KTV、擴音器等噪音最讓民眾困擾。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表示,每年平均接獲十八萬件到二十萬件公害陳情案件。今年一月到十一月,民眾陳情的公害案有十六萬四千三百件,以噪音陳情最多,異味、環境衛生居次。

  依規定,環保署接獲民眾陳情後,必須在七天內前往處理,陳情若查證屬實,最高會頒發二十萬元獎勵金,也會要求店家繳納罰款並改善;若是汙染太嚴重,則要立刻停業。但如果陳情案件的噪音或異味,經測量後發現沒有超過管制標準,環保署就無法協助處理。

  為了讓民眾了解住家附近有哪些公害,環保署今年結合網路地圖,擴增網路陳情和查詢功能,民眾只要輸入居家住址,就可知道住家附近一年來是否曾經發生公害陳情案件。

報導/諶淑婷

  地震、颱風、暴雨是天然災害,人為活動造成的水汙染、空氣汙染、土壤汙染,以及噪音、惡臭、地層下陷等現象,則屬於環境公害。臺灣環境保護聯盟祕書長李卓翰認為,只要造成他人生活不愉快,就是一種環境公害。「例如住家附近豎立『核廢料處理廠』看板,即使政府保證沒有安全疑慮,但仍會讓民眾產生心理上的害怕,就是無形公害;而聞得到的異味、聽得到的噪音,甚至是不知不覺吃下肚的重金屬物質,則屬於有形的環境公害。」

  陳情公害 噪音最多

  臺灣常見的環境公害有哪些?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總隊長陳咸亨表示,由於臺灣地小人稠,都市區住宅密集,無論是鄰居裝修房屋、工廠運作聲響、大樓抽水馬達都容易讓人感到煩躁,噪音成了民眾最常陳情的公害。陳情第二多的是異味,與臺灣人「重鹹、重油」的飲食習慣有關,常散發出濃厚食物氣味的餐廳、小吃店都容易被檢舉;第三名則是街道的狗屎多、非法棄置垃圾等環境衛生公害。

  陳咸亨說:「環保署稽查人力有限,不可能在每條街道巡視,但靠著熱心民眾陳情突發性或居家附近的公害,就能有效改善居家環境。」目前陳情方法包括撥打二十四小時免付費專線電話,或是透過「公害陳情網路受理系統」登記,也可寄電子郵件或寫信到環境督察總隊。

  當民眾提出陳情,環境督察總隊會立刻通知各地稽查人員到現場勘查、了解狀況,並依照公害類型進行水或空氣採樣,或現場測試噪音分貝是否超過標準。若發現確實不合格,就會開罰、限期改善,噪音公害則必須現場停工,垃圾棄置物也會要求製造者立即清理。陳咸亨說:「陳情內容都會保密,民眾不用擔心被報復,而不敢維護自己權益。」

  四萬筆公害資訊上網

  許多民眾想了解居家環境品質,也想知道陳情公害是否有處理,因此環保署建置「居家環境品質查詢」。在網路地圖上輸入過去一年四萬兩千筆的公害資訊,包括地點、發生日期、汙染種類及處理情形,黑色圓點是噪音、藍色是環境衛生、灰色是廢棄物、橘色是異味問題。

  除關心居家附近環境公害,李卓翰提醒更要注意未標示出的「大型公害」,例如日前高雄縣潮寮國中發生的空汙案,以及廢爐渣棄置於農地和溪谷、六輕石化廠汙染問題等,「人類製造的公害威力不比天災小,不但破壞生活環境,損害健康,也會造成自然資源的損失。」

  臺灣環境保護聯盟去年發起「落難地行動計畫」,列出歷年來嚴重的大型公害,包括西部沿海的養殖牡蠣,因為銅汙染造成「綠牡犡」事件;中石化臺南廠附近的土壤、漁塭,戴奧辛濃度是一般地區的一百倍;中科附近空氣測到高濃度砷化物;電磁波的無形公害等。李卓翰說:「安全快樂的生活,是人民基本生存權利,但臺灣長期追求經濟發展,這些被忽略的環境問題都成了『癌細胞』,只有趕快改善,才能讓臺灣恢復健康。」

  李卓翰說,居家環境的「小公害」,需要靠民眾的公德心和責任心來把關。當全民真的愛家、愛居住環境,就無法忍受他人汙染環境,自然會改變心態,不容許嚴重公害的「大汙染」發生。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楊書涵 臺南縣層林國小
  ■環境對我們的生活很重要,要留給後代子孫沒有汙染的地球。希望政府設置環境髒亂專線七一七(諧音清一清),並提供獎勵措施。

郭金鈴 高雄市河濱國小
  ■校園內常見亂丟垃圾,像是丟菸蒂、塑膠袋或吐檳榔渣等,實在沒公德心。希望小朋友可以組成環保糾察隊,有權利要求這些亂丟垃圾的人,把校園打掃乾淨。

上週讀報回響
兒童營養法案

廖婉𡏆 臺北縣瑞濱國小
  ■我身邊的朋友有一半有肥胖問題,所以希望臺灣能和美國一樣,也有《兒童營養法案》。不過除了法案,大家還要想辦法讓這些肥胖兒童自願運動,並且飲食均衡,才能讓法案發揮最大效果。


讀報講堂
為生活品質把關 人人有責

莊雅淇 臺南縣南光中學教師

  地小人稠的臺灣,人與人互動密切,也常有意或無意製造環境公害,造成他人生活困擾。透過向環保署陳情,可有效改善我們的環境品質。近年媒體不斷揭露大型公害案件,令人擔憂國人的生活品質。你我都要當個有責任感、有榮譽心的好公民,杜絕環境公害發生。

  1. 公害陳情方法有哪些?
  2. 為什麼環保署要把陳情公害放到網路地圖上,供民眾查詢?
  3. 說說看,你家附近有哪些環境公害?
  4. 我們該如何讓環境公害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