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水 政府開源民眾節流
報導/諶淑婷
現代人真幸福,只要打開水龍頭,乾淨的自來水就會源源不斷的流出,不必再靠鑿井或到河邊挑水。但是否因為太方便,而忘了珍惜用水呢?
水資源包括河流、湖泊或淡水溼地等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是由降雨經年累月形成,會自然蒸發或流到海洋,同時滲流到地底,形成位於土壤縫隙與岩石中的淡水,也就是地下水。地表水或地下水都可被人類掌控,用於灌溉、發電、給水等用途。
全球有許多地方面臨水資源不足的問題。早在二○○二年,聯合國研究報告就指出,全球有十一億人口無法取得安全的飲用水,每年約有五百多萬人死於因飲水而引發的疾病,是全球因戰爭死傷人數的十倍。如果不改善,將有更多人因缺水面臨生存危機。「搶水戰爭」可能成為未來引發國際戰爭的導火線之一。
在臺灣,水資源也是重要議題,不是因為降雨量太大釀成嚴重水災,就是因為降雨不足必須限水。水利署水源經營組長鍾朝恭表示,臺灣區域年平均降雨量大於世界平均值,但因地窄人稠,所以從一九六一年到一九九五年的全球水文數據統計中,臺灣是世界第十九名缺水國家。
而且臺灣降雨量的時間及空間分布變化很大,不僅降雨集中在夏天颱風季,降雨量也以東北部山區、中央山脈最多,西部沿海最少。加上臺灣山形陡峭、河川流道短的地形,雨水很快流入大海,雖然闢建多座水庫,但容量有限,很難穩定供水。
臺灣還有森林濫砍及濫墾,導致水土保持不佳,只要雨勢稍大,就會引發土石流。大量泥沙隨著河水湧入水庫供水區,使得淨水功能停擺、泥沙淤積。所以有時颱風過後,反而無水可用,發生「豪雨導致缺水」的窘境。
國人用水情形如何?鍾朝恭說,臺灣每人每天生活用水量為兩百七十四公升,比西班牙、法國、新加坡高,「民眾除了要習慣隨手關水龍頭,也要買有省水標章的產品,或是定期汰換老舊、漏水的水管,節水目標是將用水量降到兩百五十公升。」
目前政府訂有「水庫集水區保育綱要」,加強坡地保育、造林、土石流防治及清除防砂壩淤泥等,同時進行多元水源開發研究,逐步實施雨水收集貯留、灌溉餘水回收利用、海水淡化及廢汙水再利用。他說:「節流同時開源,才能提供穩定又品質好的用水。」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莊秉潔認為,討論缺水問題要回到根本思考,「為什麼臺灣這幾年缺水特別嚴重?不外乎降雨極端化、水土保持做不好兩個因素。」受全球暖化影響,這兩年侵襲臺灣的颱風雖然風勢不強,但帶來強勁雨勢,短時間內的暴雨讓山區水庫無法負荷,必須泄洪,對民生用水沒幫助。
除了開源節流,他認為改善全球暖化問題更是全民議題。他表示,現在農業用水高於工業用水,有人認為不合宜,但農業生產不但可滿足國內糧食自給率,廣大水田更有減少二氧化碳的功能。工業雖有經濟效益,但會造成環境汙染和溫室效應,是導致全球暖化的凶手。「減少排碳量高的重工業,是國際必然趨勢。」莊秉潔說除了省水,國人更要學習與環境友善共存,水資源才能恢復往日水準。
編輯臺觀點
聯合國曾宣告「擁有乾淨無虞的用水,是人權基本要項」,水是實現人類尊嚴與生命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項權利。為了讓水資源不虞匱乏,除了政府有責任落實永續發展的水資源政策之外,每個公民也要身體力行節約用水,才能共同享有美好的生活。
新聞導讀
經濟部水利署上週公布最新評估,指出臺灣自然水資源開發總量上限為每年兩百億噸,目前國內的年用水量已達一百九十億噸,如果不積極推動節約用水、有效減少漏水,十年後臺灣將面臨「水不夠用」的困境。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經建會日前進行國內水資源總體檢,建議在未來十年內,至少編列一千億元的水資源建設費用,進行改善水庫、國土保安復育、開發多元水源、增加都會區滯洪能力等計畫。
臺灣每年的平均降雨量高達兩千四百九十三公釐,是世界平均降雨量(八百八十公釐)的二點八倍,但平均每人可用水量只有三千立方公尺,遠低於世界平均的八千九百立方公尺,多雨的臺灣卻出現缺水問題。
有人指出,目前國內水資源分配不合理,產值不高的農業用水占用水量七成,民生用水占兩成,工業用水僅占一成;建議如果想在有限的水資源中提高經濟發展,應該將工業用水量提高一倍,農業用水量要大幅減少,民生用水量則可持平。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林佳慧 臺南市學東國小
■受到全球氣候變遷影響,旱災、水災越來越多。去年八八風災後停水,生活變得很不方便。落實節約用水要從自身做起,愛護水資源,避免無水可用的困境。
娜努塔伊達 臺東縣大鳥國小
■水對人類很重要,我們應該節約用水,以及學習水資源再利用,例如洗澡水可用來澆花或拖地。也要多種樹,做好水土保持。
丁右依 桃園縣義興國小
■我在路上常看到穿著袈裟或披著頭巾的人,不會對他們另眼相看。如果強制規定不能穿著屬於自己宗教的服裝,就太過嚴格了,這是衣著自由,不應被干涉。
讀報講堂
避免搶水戰爭 人人省一點
何旻陵 花蓮縣富源國中教師
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水,如果有一天不再那麼容易取得,會引發多少問題呢?對於水資源的認識,以及如何節約用水是我們該重視、思考的問題,不要等到發生「搶水戰爭」才後悔不已。
- 所謂的水資源包括哪些?
- 臺灣的用水量以哪一項產業最多?
- 臺灣雨量多,為什麼還是有缺水問題呢?
- 經濟部評估,臺灣多久以後會面臨「水不夠用」的困境?
- 請和家人一起討論,日常生活中該如何節約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