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零成長 高齡化危機

報導/諶淑婷 

  從社會學角度來看,現代化導致產業結構改變,從農業、工業進步到後工業社會,許多年輕人脫離大家庭到都市生活、成家,傳統家庭價值變得淡薄;加上女性勞動力增加、教育程度提高、自我意識上升,也開始讓女性猶豫是否該結婚、生兒育女,造成生育率越來越低。

  考量兒童可能因生病、意外而提早死亡的因素,一個婦女一生的生育率是二點一人,才能達成人口替換。目前瑞典、加拿大等國家約一點七,德國和日本一點三,東歐、南歐、東亞等國家則是低於一點三的超低生育率,已達危險數值,臺灣也在其中。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副教授呂建德認為,關鍵因素在於北歐國家有比較好的性別平等意識,並立法規定雙親都有義務放「親職假」,增加陪伴、照顧兒童的時間,而且國家直接承辦的公立托兒、育兒機構多,照顧體系健全。反觀德、日、南歐、東亞等國家,都注重家庭主義,認為「自己的孩子自己照顧」,但因兩性平等觀念不足,這些家庭工作多半落到女性身上,導致職業婦女兩頭燒,自然減弱生育意願。

  近年生育率逐漸回升的南韓和法國,前者發行「育兒券」,後者則發放「育兒津貼」。相較之下,臺灣的家長平均每月花費一萬八千元的托兒費用,而且害怕被裁員、減薪,根本不敢申請親職假,在「養不起、無法養」的壓力下,生育率自然跌到谷底。

近年臺灣人口增減一覽表
年度別
生育率(人)
女性初婚年齡(歲)
總人口數(萬人)
2005   
1.115
27.4
2277.0
2006
1.115
27.8 
2287.7
2007
1.1
28.1
2295.8
2008
1.05
28.4
2303.7
2009
1.03
28.9
2312.0
資料來源/內政部 製表/趙佩君

  呂建德表示,出生率過低,導致現代兒童不再是家庭的「私有財」,未來只需奉養自己的雙親,而是變成必須負擔更多老人社會福利、醫療費用的「公有財」。目前學者提出「健全兒童照顧體系、改善產假及親職假政策、育兒家庭之經濟支持、營造友善家庭之職場環境、健全生育保健體系、健全兒童保護體系、改善婚姻機會與提倡生育價值」七項措施,希望提高生育率,而育兒津貼等經濟來源,則可從課稅取得。呂建德說,政府可以提高稅金,但針對有子女的家庭減稅。

  對於臺灣人口零成長,有些學者認為這是人口危機,也有學者不認同,認為以臺灣的土地面積、資源和生態環境來說,目前人口的確太多了。呂建德說:「人口當然可以縮減,但人口結構轉型的陣痛期將非常辛苦。」未來勞動人口減少、老年人口增多,經濟成本將大受影響,「目前是七個成人撫養一個幼兒或老人,但民國一百一十五年,變成三點二個人撫養一個,再過三十年,則變成一個人撫養一個,負擔太大。」長遠的解決之道,除了提高生育率外,還要建構健全的兒童照顧方案、推展真正的兩性平等觀念。

  呂建德提醒,臺灣走向高齡化社會無可避免,因此做好老年照護,也是目前的社福政策重點。建議臺灣可仿效瑞典,利用高中職畢業生、二度就業婦女等多餘勞動力,在社區建構托兒或托老的照護中心,不僅可讓家長放心工作,幼老有所照顧,對經濟也有正向幫助。

圖/吳鴻富

 

 


編輯臺觀點
  人口負成長的危機,不只是凸顯人口數量上的表層意義,或是傳宗接代的傳統觀點薄弱,而是顯露出家庭支持能量不足的根本問題。如何提升家庭對生育、養育、教育的意願和能力,一套完善的家庭照顧管理機制,與真正的兩性平等概念不可或缺。


新聞導讀

  經建會上週發表每兩年依據出生率、死亡率與遷徙情況三項假設,做出未來五十年的人口推計,預估今年總生育率將首度跌破一人,降到零點九四人,不但創歷年新低,也是全球最低。

  根據聯合報報導,經建會表示,臺灣人口零成長將提前到民國一百一十一年到來,隔年開始人口負成長。

  人口老化也是一大問題,民國一百零六年,臺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增加到百分之十四,到時將成為「高齡社會」。民國一百一十四年,臺灣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五十年後,老年人口將占全臺總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

  少子化帶來人口結構的改變,首當其衝就是幼稚園、國中小等教育機構的學生人數下降。目前臺灣每一百名工作年齡人口,平均撫養三十六人,仍處於「人口紅利」時期,這段時期勞動人口足夠、經濟成長佳;但民國一百二十三年起,臺灣將邁入撫養比超過百分之六十的「人口負債」時期,最好先做好延後退休、勞動人口提早進入職場等準備。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陳煜仁 臺南縣信義國小
  ■人口零成長,學校每年減班,造成教師調動;在社會方面,沒有足夠的青壯年人口來支撐經濟發展,國家競爭力衰退。為了國家整體發展,政府獎勵民眾多生育是刻不容緩的事。

盧臻 高雄市鼓岩國小
  ■大人不生小孩,應該與現在工作不好找、賺錢很難有關。很多小朋友必須依賴社福團體的幫助,才能讀書、學習才藝。很擔心將來我們長大後,壓力會不會變得更重?

上週讀報回響
塑膠容器耐熱度

鄭妍希 臺北市成德國小
  ■曾經在報紙上學到「水壺以不鏽鋼材質最好,PC材質會釋放雙酚A,干擾人體內分泌。」的知識。自備環保杯、筷是人民為環保盡心力的表現,但在選用時一定要謹慎,如果因此傷害身體、造成環境二次汙染,實在得不償失。


讀報講堂
搶救生育率 落實兩性平等

魏俊陽 臺北縣義學國小教師

  臺灣即將邁入高齡社會,造成社會成本增加及人口零成長的危機。除了透過政府提出相關政策,以提高生育率之外,更重要的是社會對於兩性平等觀念的重視與落實,才能解決當前問題。

  1. 如果你是官員,會提出什麼政策來解決人口零成長問題?
  2. 外國的福利政策中,你最肯定哪個國家的政策?為什麼?
  3. 現在的生育率越來越低,你認為最大的原因是什麼?
  4. 你能想像民國一百一十四年後的社會跟現在有哪些差別嗎?請說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