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野生動物 拒飼養捕食

報導/諶淑婷 

  隨著人類經濟及工業發展,野生動物的生存越來越困難。以地窄人稠的臺灣為例,為了增加檳榔、高山茶、高山蔬菜等經濟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加上開闢道路,不斷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牠們的生存環境變得十分狹迫。

  國人愛補 動物有難

  保育類的山羌、穿山甲、熊,以及非保育類的山豬、飛鼠都是饕客眼中的山產野味。長年研究臺灣黑熊的專家黃美秀表示,雖然以前原住民也會狩獵,但是原住民對獵物的大小、狩獵時間、地點和範圍都會自我規範,讓動物可生生不息。直到漢人入臺,開始大肆收購熊膽、熊掌,甚至是活生生的熊,才讓臺灣黑熊面臨被大量撲殺的命運。

  「野生動物生存困難,與中國人重視食補的觀念有關。虎骨、熊膽、熊掌、犀牛角、穿山甲,都被列為珍貴的食補、藥補素材。」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說,現代人已經有保育的概念,將牠們列為保育類動物,但是仍有人懷著「物以稀為貴」的想法,認為快絕種的動物,才是餐桌上的珍饈。

  臺灣於民國七十八年制定「野生動物保護法」,較西方晚了五十年,當時農委會選擇讓私自飼養保育類野生動物的民眾,以登記、報備方式就地合法。朱增宏表示,這項決策讓臺灣各地都有在「坐牢」的熊、老虎、豹、獅子、紅毛猩猩與獼猴。除了生活環境不佳、漠視動物福利,也造成偷偷繁殖的漏洞,「飼主會私下繁殖,原本登記的動物死亡、售出後故意不通報,冒名取代,導致私人飼養的數量根本不符合實情。」而那些死亡、被賣掉的動物就流入黑市中。

  製身分證 資料建檔

  農委會已要求各地方政府,提出私人圈養、動物園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清單,製作動物「身分證」,包含全身照,眼睛、臉部等部位特寫,毛髮DNA建檔。此外,還要一一植入可辨別身分的晶片,並規定保育人員必須每半年實地查訪一次,確認數量、健康狀況、飼養環境等。農委會也提出要成立一支中央專屬獸醫團隊,以巡迴的方式,協助各縣市稽查人員現場麻醉、採樣、植晶片等工作。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所長孫元勳表示:「保育人員缺乏專業背景或熱忱,才是導致保育業務推動不利的主因。與其成立新組織,不如讓真正專業人士進入官方保育體系,更能保障動物的權益。」

  朱增宏也建議,地方政府可以多尋求在地保育團體的協助,或是號召當地大學生成為志工,不僅可減少人力短缺問題,也可以讓在地人意識到環境破壞、野生保育問題,是最佳的社會教育機會。「畢竟一個月的清查工作結束後,後續該如何繼續監督保育工作,才是真正的重點。」

  保護環境 拒絕飼養

  曾被人類飼養過的野生動物,即使被救出了狹小的鐵籠,也只能被安置在收容所或動物園內,無法再回到真正的家。朱增宏呼籲,想要改善野生動物被圈養的困境,就是拒絕飼養,並為牠們好好保護自然環境。至於家中所飼養的貓狗寵物,也要重視牠們的動物權,牠們的生命和人類一樣寶貴。

圖/吳鴻富

 

 


編輯臺觀點
  野生動物和人類並存已久,卻因為人類的物質需求及口腹之欲,造成部分物種正瀕臨絕種。臺灣已日漸重視野生動物福利,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對待動物,並透過教育,讓更多人了解動物權與動物福利的觀念,都是當務之急。


新聞導讀

  嘉義縣梅山鄉一間民宿餐廳,日前被指控販賣熊掌,負責人林金修到案說明時,坦承確有販賣。他並交出兩隻熊掌、一隻已剝皮穿山甲及一件疑似臺灣黑熊的標本。但他否認殺熊、辦熊掌宴,只表示熊掌是他人拿來餐廳兜售的。

  根據聯合報報導,為了防止私人不當飼養、販售及烹煮保育類野生動物事件繼續發生,農委會林務局邀集各縣市政府開會,要求立即展開轄區內保育類野生動物現況清查,需在一個月內完成並提出報告。未來林務局也將持續進行抽查,並增加稽查頻度。

  嘉義縣府祕書長吳容輝表示,林金修所飼養的另一隻臺灣黑熊,已接洽臺北市立木柵動物園協助收容;另一名竹崎鄉周姓婦人飼養多年的馬來熊也被安置到動物園。動物園發言人趙明杰表示,這兩隻熊長期處於飼養空間不足的環境,身心狀況都需要觀察,因此要先在檢疫舍隔離一個月。如果狀況良好,再讓牠們與其他的熊互動相處,但不會考慮開放民眾參觀。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林冠宇 臺中市樹義國小
  ■每個生物都有生存權,人類不應該貪圖自己的利益,傷害無辜的動物。如果過度獵殺動物,會影響生態平衡。

劉致廷 高雄市後勁國小
  ■既然是保育動物,就不應該由人來飼養,最好讓牠們重回家園。而且吃保育動物很不應該,會讓牠們消失。如果別的動物也對人類這樣做,相信人類也不會喜歡。

上週讀報回響
成立廉政署

李心貝 臺北縣新埔國中
  ■臺灣有很多法官、政治人物不清廉,政府希望成立廉政署抓到他們,但抓壞人之餘,應該也要想想,他們怎麼會有這麼多機會貪汙、做壞事?我想臺灣的司法制度已經出了問題,也需要好好修改才對。


讀報講堂
倡導民眾 尊重動物生存福利權

黃雅雯 臺北市明德國小老師

  制定完善法令來保護野生動物固然重要,如果能倡導民眾養成尊重動物的觀念,不要獵殺、販賣、捕食,才能真正讓牠們免於被滅絕的危機。

  1. 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為什麼變得十分狹迫?
  2. 原住民以前也會狩獵捕捉野生動物,為什麼牠們仍可生生不息?
  3. 既然國內已經制定了「野生動物保護法」,為什麼全臺各地仍有許多「坐牢」的保育動物?
  4. 目前保育動物的管理,存在哪些困難?怎麼做才能幫助野生動物維護生存權利和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