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菊效應 帶動小額捐款
報導/諶淑婷
美國《時代》雜誌上個月公布二○一○年度最具影響力的百大人物名單,臺灣宏碁電腦董事長王振堂在領袖類排名第二,臺東菜販陳樹菊在英雄類排名第八。
根據中央社報導,節儉的陳樹菊已捐出近一千萬元,除幫助弱勢兒童,也捐給小學母校建圖書館,並在孤兒院領養三個孩子。《時代》認為,她不是卓越非凡的英雄人物,但簡單平凡的慷慨行為值得敬佩。
陳樹菊的個人介紹由導演李安執筆。李安說,陳樹菊善行的神奇之處,在於她的單純與慷慨,他認為陳樹菊雖然捐出一切,但樹立的典範是最好的回饋。
有趣的是,不大看電視和報紙的陳樹菊不知道自己得獎,「有顧客說我又上了什麼《時代》,我還以為是發生了什麼『代誌』!」上週已到美國紐約領獎的陳樹菊,心裡只惦記著暫時休業的菜攤,和每天來買菜的老顧客。
《時代》連續七年製作最具有影響力的全球百大人物,分為領袖、英雄、藝術家與思想家四大類別﹐臺灣過去有YouTube影音網站創辦人陳士駿﹑旅美職棒投手王建民及總統馬英九等入榜。
你是不是希望零用錢越多越好?可以多買一點零食,或是存進帳戶,當個小富翁。但對臺東菜販陳樹菊來說,「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
媒體報導,當臺東縣長黃健庭到陳樹菊家中拜訪時,她甚至連一張椅子都沒有,訪客只能坐在菜簍子上。雖然經濟環境困難,但陳樹菊對金錢毫不吝嗇。這股「陳樹菊效應」也在臺灣發酵,不少社福單位都發現,在這則新聞報導期間,個人小額捐款明顯增加,以聯合勸募來說,光是陳樹菊五月三日搭飛機出國領獎的那天,網路捐款就增加了三倍。
「小額捐款的威力雖然不如企業大筆捐款,但細水長流,力量無窮。」家扶基金會社會資源處長翁慧圓在社福領域工作了三十六年,據她觀察,臺灣社福捐款最早是倚賴外商企業,經濟起飛後,個人小額捐款逐漸增加;近十年來企業社會回饋概念成熟,開始有計畫性的捐款、贊助。即使如此,小額捐款仍占了臺灣社福界捐款的六成。
不同於臺灣,國外的小額捐款多是企業員工合力捐出一天的薪水,通常一年一次,或是一個月一次,雖然金額小,但全部員工一天薪水加起來,就顯得非常可觀。翁慧圓解釋,中國人一向有「做善事為子孫積陰德」的傳統觀念,也深信「做好事、有好報」、「人窮志不窮」,所以即使生活困難,仍願意貢獻己力行善,「這種文化深層涵養,造就了臺灣小額捐款來源的特殊性。」
她以家扶基金會為例,民眾想要認養兒童,每月必須捐款七百元到一千元,就是依據現在的經濟、物價背景設定的,這樣的金錢數目符合一般社會大眾能力所及,負擔不大,卻能滿足想做善事的心理。
「愛心是會感染的!」親職教育講師林月鳳說,陳樹菊不是樂透獎得主,無法大手筆捐款;也不像企業界捐款,背後可能有節稅、建立企業形象等考量。陳樹菊能夠成為典範人物,是因為她非常普通,讓民眾知道「我做得到、你也做得到」,所以引起的愛心效應更可觀。
林月鳳鼓勵小朋友挖掘身邊「小人物做大事情」的故事,例如默默煮麵給弱勢兒童吃的麵店老板,或是將賣剩麵包送給育幼院的麵包店,甚至是長期幫忙打掃社區的老鄰居。多關心周遭的人事物,學習這種「小人物做大事情」的精神。
臺灣其實有很多「陳樹菊」,翁慧圓曾遇過一個拾荒老伯,看起來很需要別人協助,但是他卻將自己辛苦存下的兩三百元捐出來。此外,有民眾以去世的父母名字捐款,為他們積福;或是從小孩一出生,就用孩子的名義長期捐款,等孩子長大後,再讓他運用零用錢繼續捐款。
她建議家長,與其用金錢和物質滿足孩子,不如用金錢引導孩子關愛別人,不僅可以減少孩子予取予求的自私想法,認為生活所得都是理所當然;也可以擴大孩子的視野,學習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思考,讓捐款助人成為家庭的愛心教育。
 |
圖/吳鴻富 |
編輯臺觀點
從陳樹菊的故事中,我們發現「金錢萬能」似乎有了新的解釋。默默行善的陳樹菊並不富有,但是她認為長期捐錢是件很平常、也應該去做的事,讓小小的金錢發揮了最大能量。她的行為,也讓社會大眾有了新的思考方向,只要有心,每個人都可以發揮無私的愛心。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江庭妤 苗栗縣頭屋國小
■賣菜阿媽陳樹菊的善行,讓我體會到一個人再怎麼渺小,只要有善心,就能讓生命綻放光彩。我要向她學習,平時多幫助別人,讓愛心傳播到世界各角落。
鄭禹彤 高雄市民權國小
■小人物只要願意去做,一樣能夠對人或地球盡一分心力。賣菜阿媽對社會貢獻心力,讓大家都感受到溫暖。
黃雅娸 新竹縣寶山國中
■常在網路上看到一些不實公告或惡意批評,因此我支持《個資法》。「網路如虎口」,平常小心謹慎,就不會觸犯他人隱私,也可保障自身權益。
讀報講堂
貢獻一己之力 平凡中見偉大
李秀娟 新竹市舊社國小教師
在每個人的生命中什麼是最重要的?是健康?財富?還是家人呢?藉由臺東菜販陳樹菊的報導,是不是讓你對於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有了更深刻的體會?為善不欲人知、平凡的小人物也能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別再猶豫,讓你的愛傳下去。請試著回答下面的問題:
- 臺灣有哪兩位人士分別獲選美國《時代》雜誌「二○一○年度最具有影響力的全球百大人物」?
- 《時代》雜誌連續七年製作最具有影響力的全球百大人物名單,共分為哪些類別?
- 臺東菜販陳樹菊的捐款行為,在臺灣社會引發了「陳樹菊效應」,指的是什麼?
- 你覺得愛心真的會感染嗎?想想看,在你生活周遭有類似的例子嗎?
- 小朋友可以做哪些事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