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裝水減塑料 還是不環保
報導/諶淑婷 圖/吳鴻富
近日電視廣告強力播放「臺灣第一支環保包裝水」廣告,強調瓶身塑膠用量減少百分之四十三,還能在扭轉時被輕鬆壓扁,回收更容易,每支空瓶減少排放五十克的二氧化碳。但環保團體抗議瓶裝水本身就不環保,因為從瓶身製造、運輸、上架銷售,一路都在排碳。
根據聯合報報導指出,環保團體認為,業者減少瓶身塑料用量的作法值得肯定,但不代表瓶裝水是環保產品,環保署有責任釐清。環保署回應,環保瓶裝水的名稱確實不妥當,廣告有變相鼓勵民眾放心喝瓶裝水之嫌。環保署還是鼓勵民眾喝煮沸過的開水,並且自備可重複使用的水杯、水壺。
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肯定業者改採薄壁、輕量瓶身的用心,符合源頭減量的精神,但不贊成使用「環保包裝水」名稱。他已指示「建議」業者更改廣告和產品包裝用語。業者回應為了做環保,每賣一瓶水就捐一元,希望成立「綠色環保愛地球」基金響應環保,但環保團體仍認為業者只是藉環保之名,鼓勵民眾多喝瓶裝水。
一瓶瓶看起來水質晶瑩純淨的礦泉水,方便隨時隨地補充水分,但是我們真的需要這些瓶裝水嗎?
去年七月,位於澳洲新南威爾斯省、人口只有兩千五百人的邦達努鎮,在鎮民大會中通過全鎮禁售瓶裝水。鎮民認為業者利用應該是「人人共有」的水自然資源,經過裝瓶、運送、銷售等方式,再回賣給人民,十分浪費資源,這也是全球首度以「拒賣」的方式,抗議瓶裝水產業。
不只是邦達努鎮民,許多環保團體都對瓶裝水提出質疑,因為瓶裝水不健康又不環保。臺灣環境保護聯盟祕書長李卓翰表示,寶特瓶為「一號塑膠」,也就是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簡稱PET),PET若被加熱燃燒,會釋放出有毒化學物質,人體吸入後會產生危害。如果掩埋在土裡,塑膠不會腐壞的特質,會讓它變成千年不壞的「化石」。
此外,寶特瓶使用的塑膠材料,需要用石油提煉而成,再以大量的水冷卻、清洗瓶身,接著一連串包裝、運送、銷售等過程,都會造成大量的碳排放。李卓翰說,製造一瓶的瓶裝水,約耗費十點五公升的水,排放九十三公克的二氧化碳,換算碳足跡,每瓶水要消耗兩百五十毫升的石油,而一瓶礦泉水約六百毫升。
不環保的瓶裝水,售價遠高於普通的自來水,也幾乎比汽油還貴,我國自來水一度(一立方公尺,等於一千公升)才七點七元,相當於一千六百六十七瓶的瓶裝水。
臺灣瓶裝水的使用狀況如何?根據環保署統計,臺灣每年至少用掉四十五億支寶特瓶,推算其中有二十億支是瓶裝水,平均每人一年喝了一百瓶。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執行祕書馬念和表示,這些瓶子堆疊起來,可以蓋三座臺北一○一大樓,製造過程耗掉的大量石油和水資源更可觀。
喝得多,回收的數量也多。馬念和表示,國內寶特瓶的回收率超過九成,回收的寶特瓶過磅、計算重量後,會被清洗乾淨、拿掉標籤,依照材質分選類別,進行粉碎、脫水,再度變回塑膠原料。這些塑膠原料重新加工製成拉鍊、蛋包裝盒、毛毯、衣服等產品。資源再利用的同時,也希望減少塑膠生產量。
即使做到百分之百回收量,瓶裝水問題還是不能忽視。馬念和建議兒童以「沒有瓶裝水的生活」為目標,隨身帶著可以重複使用的安全容器,例如不鏽鋼水壺,不要購買或拿取別人贈送的瓶裝水,並將這樣的觀念推廣給家人,讓全家都知道喝水也要喝得環保。
「貪圖方便,往往是環保的大敵。」李卓翰說,使用免洗筷、喝瓶裝水,都是花錢買「方便」。下次隨手轉開寶特瓶前,記得先思考一下,我們的環境必須付出多少的代價。
 |
編輯臺觀點
喝水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但文明發展出來的瓶裝水,對於環境已造成危害,也耗掉許多能源。「環保瓶裝水」和其他同類產品相較,只是減少了瓶身的塑膠用量。深究瓶裝水問題的來龍去脈,才可以了解到,是不是真的符合環保理念。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趙國宏 臺中縣大肚國小
■仔細想想,包裝水從瓶身製造、瓶裝水運輸、上架銷售都在排碳,怎麼會環保?我認為真正環保的作法是自備水壺或水杯,減少塑膠用量。
彭玨文 高雄縣五福國小
■瓶裝水包裝即使減少塑膠用量,還是一樣使用了塑膠,對環境保護沒有太大意義。想喝水,從家裡帶來或在學校裝水就好了,這才叫「環保」。
黃胤愷 苗栗縣文華國小
■虐待動物是不對的行為,我們有權力決定動物的生命,或欺負牠們嗎?如果我是那隻被博士生加害的貓,我很想問:「你憑什麼傷害我?我也有兄弟姐妹和父母。」
讀報講堂
瓶裝水傷地球 環保團體抵制
謝政達 苗栗縣文華國小教師
曾幾何時,過去熱賣並象徵極簡時尚的瓶裝水,在國際環保團體抵制下,已成為汙染地球的頭號殺手。本專欄提及幾個瓶裝水對地球和人類的危害,小朋友可藉由回答、討論以下問題,更明白環保議題的重要。
- 你知道寶特瓶對人類及地球會產生什麼危害嗎?
- 製造一瓶瓶裝水,會消耗多少的水與碳足跡?
- 想要解決瓶裝水的問題,除了做好資源回收工作外,民眾對喝水應該具有怎樣的環保觀念?
- 為什麼有些瓶裝水的價格比汽油還貴?從消費者的立場來看合理嗎?試著說出你的看法?
- 什麼是碳足跡?嘗試從環保署綠色生活網搜尋節能減碳生活的資料,並和同學分享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