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育率 先改變大環境
報導/吳啟綜 圖/吳鴻富
臺灣的少子化問題愈來愈嚴重。去年臺灣平均每名婦女生育的子女數只有一點零二人,成為全球最低,比起鄰近香港的一點三人、日本的一點四人還低,專家預估最快在民國一百零六年,就會出現人口負成長。人口老化引發政府重視,根據聯合報報導,內政部決定以一百萬元重金徵求聽了就會想生小孩的口號。
內政部長江宜樺說,政府推動新的家庭計畫,創造鼓勵生育的環境,希望鎖定四十歲以下年輕人多生育。行政院長吳敦義說,行政院已推出育嬰假等措施,最近更努力尋求推動安胎假。至於育兒津貼,如果未來經濟好轉,政府的財政和稅收有明顯改善,可以在設有排富條款前提下,提供弱勢族群一定期限的育兒津貼。
對於行政院、內政部提出的鼓勵生育計畫,立委有不同意見,有人建議政府考慮寬減健保費、提高所得稅扶養親屬免稅額,或是提高生育及福利補助,年輕人才敢生育。也有立委認為,臺灣有四成學童無法每天吃早餐,兩成學童無法每天吃晚餐,可見現代人養兒困難。主張內政部與其重金徵求不切實際的口號,不如發放兒童津貼,更符合民眾的需求。
曾幾何時,臺灣人口從「生太多」變成擔心「生太少」。生育率為什麼直直落?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說,生育率低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養不起,第二個是責任問題。現代女性為了追求自我成長,不願生小孩,她認為要提高生育率,政府要先解決托育、長期照顧、保險等問題,女性在家中擔負照顧小孩、老人的責任,壓力沉重,政府應該把這個問題公共化,有一套完善的政策,讓大家共同來承擔。
少子化會造成許多社會問題。臺大社工系主任古允文指出,首先會加速人口老化,年輕人負擔加重,更不願生小孩,形成惡性循環。在經濟上,年輕人是勞動力的主要來源,長期生育率低會造成勞動缺口,影響經濟發展。在消費力方面,年輕人是主要消費族群,因為負擔加重,也會影響他們的消費力。
內政部官員指出,除了消費力退化、生產力下降之外,也影響政府稅收減少,會衝擊到國力。
古允文建議,政府應全力促進經濟發展,這樣年輕人才願意生育。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政則也表示,這並不是年輕人想生或不想生的問題,而是國內的經濟環境要改善,降低失業率,政府要主動替年輕人找工作。
雖然臺灣的生育率趨低,但到二○○八年為止,全國各縣市中,新竹市已經連續七年人口出生率高居全臺第一名,出生率達千分之十二點九七。新竹市有科學園區,堪稱是全臺知識密度最高的縣市,這項數據和一般人認為高學歷的人不願生小孩的觀念完全相反。曾擔任新竹市長的林政則表示,主要是新竹市有科園學區大環境,年輕人比較容易找工作,加上良好的居住環境、教育、醫療服務,提升了年輕人生孩子的意願。
林政則說,新竹市政府發放婦女生育津貼,第一胎一萬五千元、第二胎兩萬元、第三胎兩萬五千元,雙胞胎則有五萬元、三胞胎十萬元,對於經濟比較弱勢的家庭來說,有很大幫助。此外,新竹市也率先免費提供國中小學生營養午餐,如果家中有兩個小孩,一年就可省下一萬六千元。
臺灣的出生率應該多少才合理?古允文表示,一對夫妻合理的生育人數應該是二點一人,為什麼要多出零點一?因為會有么折或意外死亡發生。他說,一個國家人口太多,資源會不夠,人口太少,又撐不起國家經濟,每個國家最適合的人口數都不一樣。不過,依照人口密度來說,臺灣目前兩千三百萬人是太過擁擠了。
 |
編輯臺觀點
年輕人不願意當爸媽,臺灣的生育力問題躍上檯面。除了要重視少子化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外,大家更應該了解政府目前雖然提出鼓勵措施,但更須從改變大環境著手,促進經濟發展與改善治安及社會風氣,讓人民對未來有希望,才會有更多的下一代。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張凱欣 苗栗縣頭屋國小
■由於經濟及潮流等因素,多數國家生育率下降。政府除了拚經濟,更要重視福利政策,如果大家覺得養育孩子不再是一輩子的負擔,生育率就會漸漸回升。
鄧全翔 高雄市左營國小
■喊口號或金錢補助都沒辦法讓人想生小孩,政府要鼓勵生育,最好立法規定每個月都有「約會日」,讓結婚的夫妻有更多時間相處,感情變好,自然會生小孩。
周佩璇 臺北縣聖心小學
■希望大家建立正確就醫觀念,不要動不動就拿健保卡看病或拿藥,浪費醫療資源。讓真正有需要的人,能夠得到妥善照顧。
讀報講堂
少子化難關 全民共同承擔
陳麗華 嘉義市育人國小教師
近年臺灣人口增加率下降,少子化問題逐漸浮現,造成社會隱憂,也是全民必須面對的難關。政府砸重金想口號,或提高生育的福利與補助來因應,你覺得如何?請思考下列問題。
- 現代人的生育率低,和人們的生活環境、條件有什麼關聯?
- 你支持政府砸重金想口號的方法嗎?請說出你的看法。
- 新竹市出生率全臺最高,主要原因是什麼?市府推出哪些措施?
- 如果你是市長,你會提出哪些政策來鼓勵生育?
- 為什麼一個國家人口太多,資源會不夠,人口太少,又撐不起國家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