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 開啟閱讀新革命

報導/諶淑婷

  臺北國際書展上週落幕,今年數位出版體驗區非常熱門,許多民眾親身體驗電子書的奧祕,國內多家電子廠商乘機推出電子閱讀器,網際網路評論家劉威麟也斷言,電子書將扭轉創作形式,帶來閱讀革命。

  根據中央社報導,兩年前,Kindle電子書在美國引爆電子書市場,去年iPhone也開創手機電子書熱潮;日前蘋果平板電腦也正式推出命名為iPad的觸控螢幕平板電腦,被定位是介於筆記型電腦和智慧型手機間的「革命性」產品。

  人類的閱讀與創作形式是否將邁入新紀元?有人認為可以隨身攜帶、閱讀的電子書,將會顛覆傳統的出版創作模式。劉威麟認為,電子閱讀器的出現,會影響整個出版產業鏈,以及未來創作版權和收費機制。

  電子書的推出,讓人聯想到環保減碳的落實,減少紙張浪費,有業者認為以臺灣科技產業的發展實力來說,電子書的硬體設備技術已趨成熟,只待上游出版業者、文字創作者與消費者準備好,幾年內電子書就能有驚人的發展。

  電子書究竟是書還是機器?在了解這個問題前,我們必須先認識什麼是數位閱讀產業。

  和傳統閱讀產業不同,數位閱讀產業包括了「作家寫書出版」、「書本轉化成數位內容」、「透過交易中心販賣內容」、「通訊公司傳遞內容」、「電子書閱讀器出產」五大過程。其中,內容和載具是數位閱讀產業的兩大重點。

  藉著書本文字數位化,和一臺便於攜帶的電子閱讀器,現代人在便利科技的輔助下,打破了傳統紙本圖書模式。

  電子閱讀器是如何呈現文圖影像呢?研發業者孫憶明表示,其實電子閱讀器都是採電子紙來顯示,所謂電子紙是一種能表現出「類紙張」的電子顯示技術。九成的電子紙都是電泳式,孫憶明解釋:「我們可以想像電子紙內,懸浮著許多黑帶電粒子和白帶電粒子,透過外在電壓的變化,黑粒子和白粒子會改變聚集方式,形成文字。」

  電泳式技術具有「雙穩態」特性,只要文字顯現在螢幕後,不再需要電源也可持續保留,只有畫面轉換時,才需要使用電力。此外,電子紙不會主動發光,而是和平時書本閱讀一樣,必須利用外界光源的全反射。所以電子紙不但省電,也適合長時間閱讀。

  但電泳式技術也有缺點,因為不能主動發光,所以只要加裝彩色濾光片或觸控螢幕,電子紙的亮度就會受到影響。相較之下,最近蘋果電腦推出的iPad,是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LCD),畫面顯示方式與電腦螢幕、手機螢幕相同,因此,具有彩色化、可互動、多媒體功能、可上網等優勢,是具有閱讀功能的「多功能平板電腦」。缺點則是因為LCD主動發光,會對人眼造成負擔,不適合長時間閱讀。

  不論是電子閱讀器或者是iPad,都具有「像紙一樣的輕便」、「能夠攜帶大量數位內容」兩大特點,讓許多人期待未來更多元的閱讀型態。但各種閱讀器所適用的數位格式該如何統一,也是消費者心中的疑慮,擔心買了A廠商的儀器,卻無法看到B廠商買下的著作。

  「為了解決數位格式標準化問題,美國已經開始推動『e-pub』概念。輔導各廠商製作標準規格內容。」經濟部工業局技正柯勝民說,國內也朝「e-pub」努力中,希望能訂出華文書籍數位化的統一標準,讓業界有所依循,消費者即使持有不同廠牌的閱讀器,也可以互通閱讀內容。

  除了源頭端的格式整理,柯勝民表示,終端有一個更重要的「智慧財產權」問題,若是沒有配套的收費訂閱服務,書本數位內容將像電影、音樂產業一樣,面臨盜版下載的命運,數位閱讀產業也將岌岌可危。他呼籲民眾,在享受便利的數位閱讀時,也要當個有責任、道德感的消費者,才能長久享受數位科技帶來的便利。


編輯臺觀點
  近來,有些媒體報導誤將「電子閱讀器」和「電子書」混為一談;或將「閱讀器」與「電腦」混淆不清。其實,閱讀器是以閱讀做為主要功能的數位載具,電子書是指內容;因此,「閱讀器」並非「電子書」。釐清這些問題,有助我們真正了解數位閱讀趨勢與發展。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謝佳歆 臺南縣三慈國小
  ■讀書是看內容,而不是在讀機器。我認為有趣且吸引人的內容,比儀器功能豐富來得更重要。

彭啟庭 高雄市正興國小
  ■我喜歡數位化的東西,電子閱讀器不但攜帶方便,也不用砍樹,很環保;表現方式不只有文字和圖片,還有聲音、影像,更生動活潑。希望以後課本內容都變成電子書。

上週讀報回響
吃美牛 講究食品科學

吳亭儒 嘉義市育人國小
  ■牛肉是營養價值高的食物,但是美國牛肉事件後,讓民眾對美牛及政府誠信都失去信心。政府應提出具體的科學數據和開放溝通管道,並嚴格把關,保障人民吃得安心、健康。


讀報講堂
知識快速傳遞 學習更便利

黃月琴 臺南市龍崗國小教師

  想像一下,有一天電子閱讀器像手機一樣融入我們的生活,閱讀將會是多麼便利的事。數冊合輯的書能一下子傳送進口袋中,隨時可以取出閱讀;佳句美詞、文章典故可以隨時查閱,知識的傳遞如光速一般,這是多令人興奮的事。

  1. 如果電子閱讀器上市,你是否想擁有一部,或推荐親友使用呢?
  2. 如果有了閱讀器,你還會想到書局、圖書館嗎?
  3. 站在環保立場,你贊成將書本內容轉化成數位內容嗎?
  4. 當你購買閱讀器後,是否願意付費閱讀,以保障智慧財產,或是贊成免費下載?還是有其他方式讓創作者、業者及使用者「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