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平護地球 末日鐘永不響

報導/諶淑婷

  西元一九四七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創設「世界末日鐘」,作為距離世界末日遠近的指標,當時間為午夜十二時,代表世界末日到來。

  根據中央社報導,負責調整時鐘的期刊委員會由各國科學家組成,包括十九位諾貝爾獎得主,他們在本月十四日進行設立以來第十九度調整,將末日鐘向後撥慢一分鐘,距離午夜十二時差六分鐘,象徵人類距離世界末日遠了一些


  他們發布聲明說,自一九四五年投擲原子彈以來,核武國家的領袖首次願意合作,大幅減少核武,並確保所有製造核彈原料的安全。他們也強調,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第一次立場相近,承諾限制會造成氣候變遷的氣體排放,以免這些氣體影響地球,變得不適合人類居住。

  西元一九四五年,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世人也因此見識到核武的恐怖。兩年後,一群富有智慧與責任感的科學家,創設了「世界末日鐘」(Doomsday Clock),以「午夜時刻」來象徵全球性災難。

  末日鐘是一座虛擬的鐘,並不是標示真實的時間,而是指出「世界受核武威脅的程度」,初始設定的時間為十一點五十三分,當指針走到十二點,就代表了世界末日。希望讓人類了解,在核武威脅、氣候暖化和科技發展新技術的威脅下,只需數分鐘就能毀滅世人的生活。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家復表示,末日鐘的指針依據世界局勢及核戰爆發的可能而變動。從設立以來,末日鐘調整過十九次,最接近末日的一次為西元一九五三年,調整為十一點五十八分,當時正是美國、蘇聯冷戰高峰期,國際情勢緊繃;而離末日最遠的一次,則為西元一九九一年,美蘇簽署第一階段戰略武器裁減條約,末日鐘調整為十一點四十三分。

  最近兩次調整分別是二○○七年與今年,前者分針被撥快兩分鐘,反映核武擴張,並首次出現人類活動引發氣候變暖,對世界存在和發展將會造成威脅的因素;今年因為美蘇核武裁減談判有了新進展,而且去年底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變遷高峰會上,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又都同意降低碳排放,所以往後撥了一分鐘。

  「末日鐘平均每四年調整一次。由於設立者為原子科學家,他們深深明白核武對地球的災難性破壞,以及對人類的恐怖威脅。」周家復說,末日鐘提醒著世人,要有具體行動管制核武擴散,也提醒各國政府傾聽全民反對核武的聲音。

  過去世人一直以為只有核武大戰才會導致世界末日,雖然一九七○年代有人提出暖化危機,但當時未受重視,直到近十年來才引起討論,這兩年更成了大眾議題。他說:「這代表了氣候災難所帶來的毀滅程度,已經可與核武相匹敵!」

  參與調撥末日鐘時間的科學家曾說:「這座鐘藉以警惕吾人,所謂安全,並不止於避免核子浩劫而已。」周家復提醒小朋友:「末日鐘的時間往前或往後移動,其實決定權在我們手上,如果世界各國政府願意努力合作,共同解決、面對全球核武與暖化問題,還來得及拯救地球;從個人角度來看,我們也要了解問題嚴重性,用更積極、有效的方式保護地球,否則我們所剩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編輯臺觀點
  隨著時日演進,除了核武威脅,恐怖主義、氣候變遷都成了影響末日鐘調整的因素。作為地球公民,我們有義務了解生活環境中的威脅,核武和全球暖化是目前地球的雙重威脅,末日鐘的每一次調整,更是提醒著我們和平生活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曾思庭 臺南縣新進國小
  ■「如果末日鐘響起,人類生存的地球就會毀滅,而這樣的結果也是人類自己造成的。為了擁有美麗世界,我們要好好愛護地球,讓世界末日鐘永遠到不了午夜十二時。

胡俊凱 臺東縣紅葉國小
  ■世界末日鐘是希望警惕大家,如果再不保護環境,和平相處,珍惜地球資源,人類會走向滅亡。不過現在離午夜不遠了,真的讓人很擔心。大家應該攜手努力,使分針永遠不會往十二點的方向走。

上週讀報回響
拒服不明藥品

林明緯 屏東縣萬巒國小
  ■這篇報導讓我讀後很生氣,沒想到安親班竟然讓兒童吃「利他能」。即使業者要管教兒童,也不應該讓他們服用藥物。小朋友要多注意,提高警覺,才能保護自己。


讀報講堂
阻止世界末日 全民都有責任

黃瓊華 苗栗縣新港國小教師

  除了核武威脅會造成世界末日以外,還有個更可怕的元凶,那就是全球暖化。

  大家見識過核武威脅,自然會努力去防範;但是,全球暖化的問題,並不是政治家、軍事家等少數人的努力就可以改善的。我們平日要多注意節能減碳,才是拒絕世界末日來臨的不二法門。

  1. 「世界末日鐘」並不是真正計時,設置的目的是什麼?
  2. 其實有個比核武威脅更恐怖的世界末日殺手,你知道是誰嗎?
  3. 我們常聽見宣傳口號說:「吃素,救地球」,你對這句口號的看法為何?
  4. 「吃素,救地球」真的能讓指針往後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