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照、動新聞 應符新聞倫理
報導/諶淑婷
蘋果日報的「動新聞」近日引起社會輿論譁然。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動新聞」以新聞剪輯畫面、實景模擬動畫、旁白、配音等元素,將新聞中描述的情節重新呈現,尤其是凶殺、性侵等嚴重社會案件,引起兒少團體與教育團體的重視,呼籲媒體自律,也希望政府嚴格把關,避免讓孩子暴露在暴力、色情的媒體環境中。
臺北市政府連續兩天重罰「動新聞」,並要求學校拒訂報紙,市立圖書館改為閉架陳列;臺中市不久也跟進,下令市府、教網中心、各校,從電腦阻斷「動新聞」聯結。對此,蘋果日報除了公開道歉,停止播放引起爭議的動畫新聞,也承諾會依分級規定處理。
上週自由時報則以模擬照片搭配總統車隊在國道與民爭道的新聞,中國時報報導,不少政治人物與新聞學者表示反對,認為新聞基本守則為報導真實,新聞照片也應遵守,自由時報則回應已註明模擬照片,不願道歉。動畫新聞與模擬圖片的新聞倫理與專業,也成了上週最有爭議的話題。
數位科技帶來影像創造的可能性,也擴增媒體報導的多元方式,但動畫新聞與模擬合成圖片的運用方式,近日卻引起爭議,擔心過度真實的影像內容,會被閱聽眾當成事實。
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認為,「動新聞」可說是全世界首見的創新媒體報導方式,打破了時空物理條件的限制,對較難理解的科學新知、醫學知識,能夠重建現場,是極佳的輔助工具,「民眾並非反對『動新聞』,而是反對它的題材包含太多社會新聞,詳細的模擬出犯罪過程,簡直就是犯罪的教科書。」
「如果能幫助讀者迅速了解事件前因後果,動畫新聞確實值得肯定。」兒童媒體教育工作者李秀美說,其他媒體會持續觀察「動新聞」是否獲得閱聽眾認同,短期間還不會成為主流趨勢,不過動畫新聞符合現代人視覺導向的趨勢是毋庸置疑的。
家長與師生不必先將「動新聞」貼上拒看的標籤,李秀美說:「若在報導諾貝爾獎項得主新聞時,能夠以動畫呈現研究成果與發明,對讀者來說,都會比純文字描述更有幫助。」但動畫新聞是依文字模擬成影像,媒體若不能自律,加入想像的內容,或用虛構、聳動的畫面追求熱門話題,導致報導失真,就不符合新聞倫理了。
至於使用模擬或合成照片來表達新聞內容,在歐美國家有非常嚴謹的規範。李秀美說,當記者無法取得現場照片,報導又必須文圖搭配才有說服力時,往往就會選擇模擬或合成照片,讓民眾了解實情;有時為了增添趣味,編輯也會在圖片人物旁加上對白設計,但一定要清楚註明,才不會誤導讀者,避免新聞道德瑕疵。
管中祥則表示,模擬或合成照片是為了凸顯報導重點,適用在抽象性議題、經濟、科學主題,或是難以描述的意外發生經過。但若應用在不必要的新聞上,尤其是敏感的選舉議題,反而會有挑動讀者情緒的嫌疑。最重要的是,必須明顯看出圖片是人為創作,不能對客觀事實有所混淆。
「例如法庭審理的新聞,美國某些州禁止媒體採訪,就會以素描圖的方式呈現法庭氣氛;轟動一時的『蘇建和案』纏訟多年,為了忠實呈現法官、律師、嫌犯三者說法,也曾有媒體製作模擬影片來報導。」管中祥說,使用模擬或合成照片,究竟是單純為了傳達訊息,還是刺激讀者情緒,就有賴媒體自己來把關。
李秀美認為,透過這些爭議新聞,透露出媒體素養已是民眾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在閱讀新聞時,能夠跳脫媒體隱含的政黨意識或自我觀點,取得真正的新聞訊息;並能理解動畫新聞、模擬或合成照片與真實新聞的差異,而非一味相信新聞、照片報導的內容就是事實。
培養兒童媒體素養,師長可以協助兒童分辨新聞事實與評論,並多參考不同的報導面向,增加思考觀點。李秀美說:「孩子生活在社會中,認識社會時事也是重要的成長。」
 |
編輯臺觀點
接觸新聞的目的是什麼?為了了解資訊,還是接受刺激?青少年應建立看新聞的公正客觀基本態度,讓動畫新聞與模擬或合成照片幫助明瞭新聞的重點。如何在五光十色的媒體環境中辨識新聞事實,也是重要的公民素養。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何書賢 臺北市興隆國小
■遇到社會黑暗面新聞時,我會選擇不看,因為這些新聞讓我覺得傷心、恐怖。如果用虛擬動畫在網路上播放,對身心可能產生不好影響。希望媒體工作者多報導正面新聞,透過報導多了解生活環境及全世界。
黃軍維 高雄市忠孝國小
■看太血腥的新聞會做噩夢,介紹凶殺案時最好能點到為止,不必太詳細,避免讓人模仿,或教壞小朋友。新聞當然要是真的,如果做假,就不應該叫新聞了。
陳巧蓉 臺北縣義學國小
■我曾去過宜蘭海岸看海景,想到這麼美麗的風景,有一天可能再也見不到就覺得可惜。與其讓住在海邊的人搬家,不如大家用行動拯救海岸線,不再因建設犧牲環境,讓地球變得更好。
讀報講堂
選擇閱聽新聞 培養媒體素養
宋挺美 臺北縣八里國小教師
近年來,由於媒體資訊的蓬勃發展,媒體已經成為臺灣學童的第二個教育課程。網路資訊具有廣大影響力與穿透力,它可以有良善的教育功能,也可以因為一則失真或過度渲染的報導,造成閱聽眾的驚恐不安。學童面對資訊,應該學習選擇適合自己閱聽的新聞。
- 你認為新聞報導的基本守則是什麼?
- 閱聽新聞報導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麼?認識社會時事,對你有哪方面的正面成長?
- 利用模擬動畫呈現新聞的方式,你覺得有什麼好處和壞處呢?
- 當你無法分辨新聞報導的真偽時,你會以什麼態度和誰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