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預言示警 有助人類發展
報導/諶淑婷
近日有一部討論馬雅文明預測世界末日的電影上映,許多書籍與網站也趁熱潮討論西元二○一二年究竟是否為世界末日,其中以將有某顆行星會在那一年朝地球迎面撞來的傳言,討論最熱烈。對此美國太空總署(NASA)出面澄清純粹是「網路騙局」。
根據聯合報報導,NASA科學家表示,網路上所傳說的行星根本不存在,太陽也不會如謠言所說,運行至銀河中心,因為太陽系目前是以距銀河中心三萬光年的位置運行。他說:「全球有信譽的科學家,都不曉得任何有關二○一二年的威脅,畢竟地球運行超過四十億年,一直平安無事。」
柏克萊加州大學人類學教授指出,馬雅人並未做過任何預言,二○一二年只是馬雅古曆展開下一輪的時間,類似汽車里程表在一定里程後,會重新計算,二○一二年並非終止,而是下一個循環的開始。即使如此,美國還是有兩名青少年宣稱不想看到世界末日,而考慮自我了斷,也有家長表示,孩子因此拒絕進食。
關於災難的預言,這種對未來的恐怖想像,幾乎存在於世界各民族文化中。臺灣飛碟學會理事長鄧耀雄說,某些宗教團體會提出末日預言,希望吸引更多信徒,也提醒人們多做善事、不說謊話。其實「區域性」的世界末日,在全球各地不斷發生,例如金字塔之謎、吳哥窟文明消失、馬雅文化摧毀,人類對於個人與世界的未來,會因為不了解而感到不安,因此有了危機意識,一方面珍惜生命的短暫,一方面也努力找更好的方法防範。
鄧耀雄說,世界末日預言對人類來說,是「提早面對難題及發展進步的動力」。因為人類都有嚮往未來的本能,自從四百年前伽利略發明望遠鏡,擴展了人類所認知的世界,人類察覺自己的渺小與能力有限,對居處的環境了解非常有限,便開始有了危機意識,努力研究科學、發展科技。
相對的,也有些人會以世界末日為藉口,放縱自己,不再為生活努力,甚至是放棄財產或生命。例如西元一九九七年海爾‧波普彗星出現時,美國異教「天堂之門」相信,會有一艘外星太空船和彗星一起來到地球,導致世界末日降臨,造成三十九名教徒集體自殺。鄧耀雄嚴肅的說:「這是非常不明智,又讓人類文明退步的舉動。」
全球暖化議題越來越熱烈,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氣象災害,也成了世界末日的新題材。例如氣溫導致海水水位上升、氣候差異越來越大、水資源缺乏等,讓人們意識到除了無法掌控的外太空世界,人類行為也可能帶來毀滅。鄧耀雄說:「人類了解自己有保護地球的宿命,重新和自然建立關係,畢竟人為力量的破壞,帶來災難的速度會比自然週期還快!」
佛光大學生命學研究所教授宋光宇說,其實從遠古時代至今,地球已經經歷過數次「毀滅」,導致恐龍滅絕、祕魯古文明和埃及古文明消失等,又在數十、數百萬年後出現新生活。但因為人類生命週期短,基於對世界末日的好奇與恐懼,開始研究哲學、語言、人類史,間接成為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力量。
宋光宇建議大家敞開心胸,「不論世界末日是真是假,我們每天都生活在沒有人經歷過的未來,小朋友要提高自己的接受力,增加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別被過去的經驗所局限。」
編輯臺觀點
世界末日預言讓我們的生活有了更多想像空間,當我們思考世界末日該如何自處時,也會了解人類所知與科技發展的短絀,以及因為無知對地球造成破壞。充實自我,珍惜生命,才能讓有限的人生有最大的發揮。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顧永平 臺北縣秀朗國小
■人有生老病死,地球也會有毀滅的一天,我們要樂觀面對。把現在的每件事好好完成,就不會有遺憾。我們也要努力停止人為對環境破壞,也許可以阻止世界末日來到。
朱紹銘 南投縣名崗國小
■我們任意破壞環境會造成大自然反撲,為了避免大災難來臨,我們可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節能減碳工作,地球會越來越美麗。
簡苗芳 屏東縣楓林國小
■人類應該儘快研究氣候暖化和改善大自然環境遭破壞的問題,只有現在開始做環保、愛地球,才是拯救世界最好的方法。
讀報講堂
議題多思考 避免引起恐慌
林怡辰 彰化縣成功國小教師
電影的題材常會造成話題,掀起炫風,但是有些資訊還是需要思考、證明,而非全盤相信,引起不必要的害怕和恐慌,請就文中的資訊,回答這些令人關心的問題吧!
- 報導認為,馬雅人所說的二○一二年不是世界末日,那究竟是代表什麼呢?
- 地球上曾經有過幾次的大毀滅,請找資料介紹其中之一滅亡的原因。
- 人為破壞會比天然的災害更早降臨,像是「地球暖化」,請思考,你為了拯救地球,對於地球暖化做了什麼努力?
- 如果今天就是世界末日,你希望怎麼度過?你覺得什麼事情是你最後悔沒有做的?該如何去把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