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找真相 彌補教科書漏洞
報導/諶淑婷
教科書也可能出錯?四名彰安國中學生梁友亭、簡靖芸、邱怡云、黃莉棋,參加今年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以「芹菜有『漏洞』──探討國中生物『蒸散作用實驗』實際與理論相異之原因」為題,挑戰課本理論,找出實驗誤差原因及改善方式,得到第三名。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此題目源自於國中一年級生物課本內的蒸散作用實驗,彰安國中教務主任郭佳文表示,課本中的結論是:「有葉子的芹菜蒸散作用快,沒葉子的較慢。」但實驗結果並非每次都如此。
為了證明並非自己實驗過程出錯,這些學生努力尋找答案,終於發現原來實驗時要先在葉柄縱向畫上一刀,破壞芹菜中空的結構,再讓芹菜吸取紅墨水,得到的實驗結論才會每次都與課本所述理論吻合。
「參加科展目的不在得獎,而是在學習。」指導老師蔣文蘭表示,研究過程中,學生不斷找出問題與同學討論,或主動查資料尋求解答,經過許多次的腦力激盪,才得到這項成果,教師也從學生身上得到不少啟發。而參賽學生梁友亭、簡靖芸、邱怡云今年也以優異成績考取彰化女中,她們將帶著研究的熱忱繼續學習。
「國一做這個實驗時,班上有一半的組別得到的結果和教科書上相反。」參與科展的彰安國中學生簡靖芸說,當時教師沒有繼續探討實驗的誤差原因,同學也懷疑是自己的步驟錯誤,因為大家都太相信教科書了。
指導教師侯松男表示,「蒸散作用實驗」在國中課程屬於驗證型實驗,許多自然科教師都曾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實驗結果無法驗證教科書上的理論。「我們常歸咎是學生實驗過程有瑕疵,但他們對自己很有自信,蒐集許多資料,打算找出原因。」
這項研究其實在去年參加科展時慘遭滑鐵盧,但學生並不氣餒,又花了一年重新撰寫報告、補充內容,從前一次的錯誤和失敗中汲取經驗,進行許多模擬實驗,用吸管嘗試切割方式、用玻璃管觀察變化等,了解蒸散作用的實際情形。
侯松男說:「這個實驗誤差已經存在很久了。現在藉由學生的力量,終於找出實驗步驟中的問題癥結。」他也提醒對教科書或其他既定觀念有疑問的學生努力探尋,不必害怕失敗,「能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進步,也是很重要的學習」。
不同於一般書籍,教科書攸關國民的思想與知識培育,中華民國教改協會常務理事丁志仁表示:「教科書也是一種『教學軟體』,必須不斷升級改版,但每次都會產生新的爭議和不周延之處,再予以改善。」這是「新增內容、改善錯誤、內容變完善」的一種循環歷程。
早期教科書為「統編」,製作過程可分成:上游負責決定不同年級各科目的課程綱要;中游則是選定編輯團隊,召集各領域的資深教師、教授編寫課本內容;最後則是下游的審查。但「統編」也造成內容不夠多元、與現實社會脫節的問題,甚至課文中暗藏意識形態。
近年實行一綱多本,開放教科書「民編」後,雖然內容趨於多元,卻也增加錯誤。丁志仁說,版本變多,相對之下,編輯、排版錯誤的機率都會增加。另外,「統編」版約十年改版一次,但「民編」後,雖然教育部規定以三年作為改版週期,但書商為了競爭、吻合社會變遷節奏,往往年年改版,次數過於頻繁也造成新的爭議或缺失,可說有利有弊。
學校角色已經逐漸改變,過去是傳播知識的地方,現在則是陪伴學生組織知識的場所。尤其現今網際網路發達,學校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單一來源。丁志仁說,學生可把教師當作陪伴自己學習的人,把教科書當參考書,讓自己能從生活四面八方吸收知識。
 |
編輯臺觀點
彰安國中簡靖芸,在科展尋找答案的過程,得到了意料之外的知識與成長。當生活中發生與預期相反的結果時,不應輕率略過或是輕易放棄,找出問題克服它,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讓「標準答案」束縛了自我成長。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王郁雯 臺北市北投國小
■我也曾在國語課本看到奇怪的字句,後來問了教師,再根據文意來判斷,課本其實沒錯。不過,我覺得要有好奇心,愛發問,從驗證找答案的過程中,才能更深入了解問題。
蔡秉庭 臺南縣土庫國小
■上課時,有時候老師說的和課本寫的不一樣,也許是課本印錯了,也可能是老師說錯了,但是大部分的人都不太在意,很少像彰安國中的這幾個學生鍥而不捨的找答案,這種精神值得學習。
陳俞安 臺東縣馬蘭國小
■很佩服這群大哥哥大姐姐,可以從研究中找到真相和知識,也體會到,即使是課本也有可能出錯,應該懂得去思考,判別真假,而不是只懂得死記,不去了解意義。
讀報講堂
處處存疑勤驗證 主動求知
楊春禧 臺南縣新化國小教師
宋儒張載有云:「學則須疑」、「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學生在上課時遇到疑惑,提出自己的想法、創見,而且能大膽假設,細心求證,並做成科展計畫。他們抱持著「在不疑處有疑」、「在有疑處質疑」的求知態度,在過程中也得到了最珍貴的心路歷程。請思考以下問題:
- 大家在解答問題或做練習的過程中,是否遇過對答案質疑的情形?
- 教科書提供的答案一定正確嗎?
- 有句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你的看法如何?
- 如果是你發現實驗結論與課本所述有不盡吻合的現象,會有什麼對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