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我列WHA觀察員 防疫國際化 報導/諶淑婷、趙瑜婷、李榮茂、莊舒仲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國即將以觀察員身分加入世界衛生大會(WHA),根據中國時報的報導,衛生署日前接獲世界衛生組織的正式通知,我國可以「中華臺北」名義成為WHA觀察員,並參與將於五月十八日在日內瓦舉辦的大會。 這封來自世衛組織的邀請函寫著「想邀請中華臺北衛生署參加六十二屆世界衛生大會作為觀察員」。衛生署長葉金川已簽名回函,屆時將由他率隊,組成十五人的官員專家團與會,其中包含三名我國推荐加入國際衛生條例(IHR)專家名單的國內學者,以及衛生署副署長、疾病管制局、國民健康局、衛生署食品處、衛生署藥政處、國際合作處等十二名衛生官員。 在二○○五年,世衛組織曾經和中國簽署一項「祕密備忘錄」,明文規定,臺灣必須透過中國,才能夠取得世衛組織的相關疫情資料。但是防疫如同作戰,只要稍晚一兩天,就可能造成防疫漏洞。現在臺灣成為WHA觀察員,未來衛生署可以更直接、迅速取得各項疫情訊息。 葉金川表示,今年能夠成功受邀參與WHA,除了要感謝美國、日本等國支持,兩岸關係逐漸好轉,全體國人多年來在疾病防治與國民外交的努力,都是重要原因。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是聯合國專門機構之一,主要專責衛生方面的事務,以追求人類最高的健康水準為宗旨,希望透過國際間衛生諮詢與技術交流,有效宣導各種疾病及環境衛生知識,讓全球人類的生活更舒適健康。 為了決定每年度的重要衛生決策,WHO的會員國每年五月都要召開世界衛生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簡稱WHA),討論各國疾病防治方式、國際衛生條例制定,以及許多公共衛生決策要點,是非常重要的國際衛生會議。 我國在一九七一年退出聯合國後,也失去參與聯合國周邊組織的權利,所以隔年也退出WHO。今年以觀察員的身分參與大會,沒有決策的投票權。除了臺灣之外,WHA還有六個觀察員,分別是教廷、馬爾他騎士團、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國際紅十字會、國際紅十字會暨新月聯盟及國際國會組織。 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陳國東表示,由於過去兩岸關係不佳,中國年年阻礙臺灣加入WHA,導致臺灣無法即時獲得重要疫情資訊,也不能將國內疾病狀況反應到國際;現在成為觀察員,我們也能分享世界各地的疾病防疫資訊。」 成為WHA觀察員,除了可以保障我國人民的基本健康權,也能協助其他國家在B型肝炎、小兒麻痺、瘧疾等疾病防治,以及提供全民健保實施經驗。陳國東說:「整體來說,臺灣醫療水準先進,全民健保實施多年,傳染病防治監測系統網絡也很健全,是許多國家的仿效對象。」 臺灣的經驗、人才與防疫資源,對WHA來說,一定能有所貢獻。陳國東說:「例如現在疫情緊張的H1N1,歐美、紐澳地區疫情控制不佳,但臺灣還沒傳出感染,就開始進行體溫檢測和準備口罩,就是因為我們有對抗SARS、流感和腸病毒的經驗。」 參與WHA,對國內兒童與青少年來說,也是觀摩國際組織運作的好機會。陳國東表示,過去我國無法參與國際防治計畫,缺乏國際衛生管理經驗。「以前我們考慮疾病防治,都會先以臺灣為主;但參加世界性的國際衛生組織後,我們必須大方的把臺灣豐富資源分享出去。」除了臺灣人民,世界各地還有許多貧民需要幫助,許多醫療落後的地區需要資源,培養更寬廣的視野與心胸,才能關愛地球上的每一個人。
編輯臺觀點 讀報熱線 郭育伶 臺北縣永定國小 李詩琪 苗栗縣新開國小 黃聿菲 高雄市河濱國小 讀報講堂 最近好多疾病來勢洶洶,例如正要進入流行期的腸病毒,還有這兩週在歐美地區拉警報的H1N1,各國必須一起貢獻防疫經驗與資源,才能打敗這些疾病。成為WHA觀察員,將讓我國的衛生保健以新的角度與層面,為全世界人民打造更優質的健康生活。
1.請簡單介紹WHO和WHA的功能與兩者之間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