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上網成癮 問題一籮筐

報導/諶淑婷、趙瑜婷、莊舒仲、李榮茂

  你知道臺灣有多少兒童是被網路「餵養」長大嗎?根據自由時報的報導,國內十二歲以下學生上網人口高達一百六十萬人,但網路使用習慣令人擔憂。

  根據政大數位文化行動研究室調查,國內三到六年級學生,幾乎都有使用網路的經驗,有六成玩線上遊戲,四成利用網路搜尋資料。使用即時通訊、聊天室、BBS聊天的人口,近三年更是成長一倍。

  政大廣電所教授黃葳威表示,兒童網路安全有三大問題,包括「上網時間管理」、「網路交友」及「個資外泄」。因為近四成學生認為自己無法管理上網時間;五成五學生相信陌生網友描述的身分;近三成學生喜歡在聊天室與陌生人聊天,對網友缺乏戒心;還有兩成五的學生會把自己的真實資料告訴他人。

  知名入口網站「Yahoo!奇摩」將與臺北市教育局、全國教師會合作,推動「兒童網安計畫」,培訓六十名志工到北市三十所國小宣導,希望學生懂得「停看聽」:上網時間要管理,網友身分要看清,多聽專家怎麼說,個人資料要保密。

  這份針對國內中高年級學童上網調查報告,在二○○五年到二○○八年間,共訪問了一萬三千多名小三到小六學生,調查呈現的網路使用習慣,讓許多教師和家長憂心。

  兒童上網除時間過長、網路交友和個資外泄等危機,還有網路成癮、網路犯罪、網路色情等問題。兒福聯盟研究發展處組長李宏文表示,網路遊戲是兒童網路成癮的主因之一,而成癮問題越嚴重的兒童,發生其他問題的比率也相對提高。

  網路成癮後帶來的問題,首先是學業成績退步,兒童轉而在網路遊戲中享受成就感與自我肯定。其次是人際關係退縮,放學後和假日躲在家裡,和家人、同學的關係逐漸疏離。最後則是影響身體健康,出現使用電腦過度的症狀。

  網路離家同樣問題嚴重。兒盟統計發現,自民國九十一年出現第一起因為網路交友而自願離家的個案後,短短七年間就累積了類似個案一百零六件,以國中一、二年級學生最多。李宏文說:「雖然有八成的人被尋獲,但許多孩子因為寄宿在網友家,而被性侵害、強迫吸毒、援交等。」

  另外還有常被家長忽略的網路犯罪問題。根據調查,三成兒童玩線上遊戲時會使用非法外掛程式,持續在網路上「練功」,以賺取虛擬貨幣、寶物和裝備,還有一成三的兒童曾盜用別人帳號,卻不知道自己觸犯刑法。

  勵馨基金會研究專員王淑芬表示,網路色情也是難以預防的一部分。國內相關法規不足,家長必須自費向網路業者購買過濾軟體,但許多國家都是業者主動提供,這不但是一種社會責任,也可增加家長使用的意願。

  李宏文提出給家長的「網路CPR守則」。「Company」陪伴,多陪孩子上網,教導正確使用網路的方式,告訴他們現實生活與網路世界的差異。「Plenty」多元化的休閒娛樂,例如出遊、運動、學才藝等。「Rule」規則,和孩子討論上網時間等規定。

  王淑芬指出,家長有責任學習使用過濾軟體,加強自己的電腦知能;網路業者要負起把關和守護網路安全的責任;政府則要扮演督促、規範的角色。三方多管齊下,才能讓網路成為兒童的益友,而非損友。



編輯臺觀點
  近日南韓新聞報導指出,該國有超過十六萬名兒童因為沉迷網路遊戲而出現「網路中毒」症狀,預計從明年起調查全國小學生,並採取治療措施。請正確使用網路,讓它成為學習利器和生活益友,而非危害到自己。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謝宏明 宜蘭縣力行國小
  ■平常我只有週末才上網,兩小時一到就關機。有時候跟網友聊天,當他們問到家庭成員、地址、電話等個人隱私問題時,我就馬上離開聊天室。有時也會有網友約我見面,我會用沒有空來拒絕他。有些同學即使和網友見面,也會請哥哥姐姐一同前往,做好保護措施。

李紋瑜 雲林縣土庫國小
  ■很多人喜歡交網友,相信片面的網路聊天內容,如果沒有仔細查證,容易遭到誘惑、欺騙。所以,在上網的同時必須注意網路陷阱,小心求證,控制自己的上網時數。受傷害時也不要害怕,適時請求大人協助,不要讓更多人受到傷害。

張慈鑫 高雄市永清國小
  ■上網除了要留意駭客、病毒外,也要注意不要跟網路上的陌生人交談。推動兒童網安計畫很不錯,至少可以學習怎麼判斷網路上的惡意行為,也懂得保護自己。


讀報講堂
善用網路 成為學習好幫手

莊雅淇 臺南縣南光中學教師

  每天花多少時間上網?做完「網路成癮」和「網路離家」的症狀判別指標後,你是否發現自己已經身陷網路世界難以自拔?別忘了,除了網路遊戲、網路交友,網路還有豐富的資源,可以作為生活、學習的好幫手,請善用網路,而非讓它控制你!

  1. 媒體報導指出,兒童網路安全有哪三大問題?請解釋為什麼有問題。
  2. 網路成癮會有哪些問題?
  3. 玩網路遊戲可能會造成哪些犯罪問題?你曾經不小心觸犯過嗎?
  4. 你希望家長自費裝設網路過濾軟體嗎?為什麼?
  5. 談談自己使用網路的習慣,有沒有需要檢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