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經驗談 農民曆最暢銷
報導/諶淑婷、趙瑜婷、李榮茂、莊舒仲
你知道全臺灣最暢銷的書是哪一本嗎?答案是農民曆!根據聯合報報導,每年年底,各縣市政府、公司行號、各地廟宇就會開始印刷、寄發明年的「農民曆」,學者推估,每年印行的各式農民曆約有五六百萬本以上,還年年翻新,外銷華人圈。
根據研究,農民曆從古至今都是民間最暢銷的書籍,元朝年間,官印黃曆就高達三百多萬本,是當時全世界最暢銷的一本書。即使到現在,農民曆還是影響了不少華人的生活。
不少現代人還是很依賴農民曆,買新家具,要在「安門、安床」吉日;出國要挑「出行」吉日;餐廳、糕餅業、房地產還會依照好、壞日子分布,預估整年度營業高、低峰,決定原物料購進、行銷計畫等。
不過這也是農民曆向來最遭人詬病為迷信的部分。清朝時,信基督的太平天國,所頒行的黃曆就刪去所有禁忌,只註明節氣與禮拜天;宣統年間頒布的黃曆,也禁止刊載宜忌、沖煞、方位、流年、太歲。不過,現在已經完全恢復了。
在臺灣,幾乎每個家中都有一本農民曆。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林茂賢表示,農民曆的內容是古人把長期觀察氣候時節變化的結果,制定出一套讓百姓生活能夠依循的曆法,內容包含節氣、時辰吉凶、當日吉煞等傳統習俗,起源時間已不可考。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黃一農表示,在古代,制定曆法是擁有最高政治權力的表徵,所以農民曆也可說是一種「國營出版事業」,必須由皇帝指派的朝廷機關,例如欽天監、司天監、司天臺、太史局等單位來頒定當朝曆法,制定出大月、小月、閏月等重要時節。
過去百姓普遍務農為生,所以曆法上也會呈現許多和農事息息相關的訊息,因此得名。雖然以前科技不發達,但古人憑藉著太陽、月球和星星的運行,以及對自然界物象的觀察,找出了時間的規律性,區分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但因為一年中的氣候變化很大,又陸續增加為二十四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次序完全以四季畫分,清楚指出氣候變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長短,從冬至、大寒、立春、雨水、大暑、立秋、霜降、立冬、小雪等名稱,就可看出所反映的氣候和農業現象。
一般人也經常拿農民曆作為參考,因為農民曆包羅萬象,還包含吉日良辰的選擇、神佛誕辰、十二生肖運氣、每日凶時與吉時等,可說是一本生活指導手冊。
黃一農說,宜忌的判斷,以「神煞」為準。因為神有吉神或凶神(也被稱為煞)之分,吉神會促使事物順利或成就,凶神則會導致毀損或敗亡,所以某時、某日、某地的吉凶,要看當時所值的神煞是吉是凶來判定。因此若是遇到較凶的神,吉神全閃避,當日就「諸事不宜」了。相反的,好日子大家會搶著結婚、搬家,就連選舉時,候選人也都會搶著時辰去登記。
「雖然現代人已不如過去迷信,但遇到結婚、喬遷等大日子時,大家仍然寧可信其有,翻農民曆挑個好日子。」黃一農說,「神煞」之說沒有科學根據,常常不同版本的農民曆解釋也不同,加上每日、每時宜忌變化多,如果全要遵守,反而會影響到正常生活的運作。
林茂賢說,農民曆是傳承千年的文化資產,即使現代人不願受宜忌限制生活,也不能抹殺掉農民曆的文化價值。「小朋友要尊重長輩對農民曆的重視,因為所有的『忌』,其實都是在叮嚀我們做事謹慎、小心為上。」
編輯臺觀點
農民曆雖然是老祖宗的智慧代代相傳,也不應該只是盲目遵從,了解其中的緣由與歷史涵義更為重要。所謂的「宜」不見得代表全盤順利,遇到「忌」時記得小心行事,謹慎避免出錯,如此才能真的挑到最適合的「好日子」。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林渝琪 基隆市長樂國小
■雖然現在已是二十一世紀了,凡事都講究科學、證據,但有些人對很多事都有禁忌,如:搬家要看日子、連剪個頭髮、探病也要看黃曆避沖煞,我覺得農民曆可以拿來當參考,但不要凡事非得依指示行事,反而會造成不便。
顏雋侖 臺北縣永定國小
■由於阿媽還在種田,因此農民曆是家裡非常重要的工具書,她每次要下田、灌溉、採收時都會翻閱農民曆,做好事先詳盡的資訊調查。我認為現在雖然資訊發達,但農民曆蘊含古人智慧,雖然有點迷信,但其實也是為了讓我們做事要更小心,也更有人情味。
董念嶼 臺東縣椰油國小
■農民曆平常放在家中都不常翻閱,竟不知道它還可以告訴我們節慶時令,像有學校教二十四節令鼓,就是依據農民曆。學校應該把它放到鄉土教學課裡,讓大家多知道一些農民曆的用途。
讀報講堂
農事指南 生活寶典
江明娟 臺北縣新興國小教師
在傳統社會中,農民曆因列有許多和農事息息相關的資料,是農民生活的寶典。在工商社會中,仍有許多人在婚喪喜慶、搬家、旅遊、公司開業甚至產婦剖腹生產時,會參考農民曆來決定良辰吉日。看完本週主題請回答以下問題:
- 從古至今,民間最暢銷的書籍是?有哪些人會使用它?
- 在古代,制定出大月、小月、閏月等重要時節的是朝廷的哪些單位呢?
- 在科技未發達以前,人們如何區分二十四節氣?它的名稱和順序是如何畫分的?
- 農民曆的內容包含了哪些傳統習俗?將來你會不會依據農民曆來挑選結婚的日子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