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禁用塑膠袋 各國立法推廣 報導/諶淑婷、李榮茂、張彩鳳、莊舒仲
根據中央社報導,德里政府早在二○○○年訂立了「塑膠袋法」,制訂各種用途的塑膠袋厚度,也禁止將塑膠袋扔進水塘和溝渠中。二○○三年,印度國會通過「反塑膠袋法」,在印度北部率先實施,禁止生產、使用、儲存、銷售塑膠袋。 但時至今日,印度絕大多數地方,包括印度北部,依然可見塑膠袋使用氾濫,街頭隨處可見成堆的塑膠袋垃圾,每逢大雨就堵住下水道,造成淹水,成為瘧蚊的溫床,衍生各種致命疾病。當地也常以燃燒方式處理塑膠垃圾,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 非政府環保組織「塔帕斯」表示,德國、新加坡,甚至比印度貧窮的鄰國孟加拉,落實禁用塑膠袋都有很好的成效,但印度卻無法改善濫用塑膠袋問題。實際上,至今全世界仍廣泛使用塑膠袋,包括包裝醫藥品、個人護理用品和食品等。 全球有許多國家、城市實施禁用塑膠袋,美國舊金山去年宣布禁止大型超級市場使用塑膠袋法案,以促進環保回收。英國倫敦也修法強制商店針對購物塑膠袋收費,希望鼓勵商家和顧客使用環保袋,希望能夠降低每年約一百三十億個塑膠袋的使用量。 環保署從民國九十二年開始,規定百貨公司、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及有店面餐飲業,禁止免費提供塑膠袋,消費者必須付費向業者購買零點零六公厘的厚塑膠袋。 政策實施以來,除了有店面餐飲業只減少百分之二十的塑膠袋使用量外,其他商家都成功減少了七到八成的使用量。所以從民國九十五年起,又再度開放小吃店提供塑膠袋。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長何舜琴表示,這和臺灣人習慣湯湯水水的飲食習慣有關,外帶的塑膠袋容易被湯汁沾汙、油膩,無法重複使用,所以若是繼續強制使用加厚的塑膠袋,只會讓廢棄塑膠袋的數量下降,塑膠總重量卻上升了。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環保署去年七月進一步推動塑膠袋回收。何舜琴說,過去臺灣一年約使用兩百億個塑膠袋,平均每人每天使用兩點五個。推動部分商家禁用後,每年約減少二十億個塑膠袋用量;推動塑膠袋回收至今,已回收了三十五億個塑膠袋,相當於一萬兩千兩百五十七公噸的塑膠垃圾。這些回收再利用的塑膠袋,經由熱融、拉絲、造粒為再生塑膠料後,製成工具箱、花盆、畚箕、垃圾袋等非裝盛食物的塑膠製品,再度發揮效能。 不論是限用或是回收再使用,塑膠袋造成的環保問題始終存在。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長葉欣誠說,以石化產品製成的塑膠袋,除了製造過程中會產生汙染,不會自然腐爛的特性,也造成廢棄物汙染問題,不僅會堵塞水溝,也會造成魚群吞食死亡;若是焚化時溫度不足、焚燒不完全,又會產生戴奧辛,對人體健康影響很大。
若是政府過度限用塑膠袋,商家和民眾轉而使用紙袋,也不代表做到環保。葉欣誠說,紙製品在製造時,消耗的能源比塑膠更多,同樣造成環境的負擔,而且為了造紙砍伐樹木,又會造成生態浩劫。「為了生活便利與衛生,人類不可能完全禁用塑膠袋和紙袋,但可以『省著用』。」例如,將裝一般物品的乾用塑膠袋與裝食物的溼用塑膠袋分開,乾淨的可重複利用。固定買餐飲的學生、上班族,養成自備容器裝盛食物的習慣,將塑膠袋用量減到最低,每天少用一個,一年下來就少用了三百六十五個塑膠袋。葉欣誠說:「分類回收雖重要,能夠不用會更好!」 編輯臺觀點 讀報熱線 林詩怡 彰化縣廣興國小 楊筑安 臺南縣東陽國小 徐世儒 屏東市崇蘭國小 讀報講堂 印度政府在國會和環保組織的推動下,下令全面禁止使用塑膠袋。但專家學者認為,塑膠袋不但受消費者歡迎,且具有高度的經濟價值,使得德里政府對下令禁用塑膠袋一事,顯得進退兩難。塑膠袋能否達到禁用或限用呢?請你回答以下問題:
1.目前臺灣哪些商家不能提供免費塑膠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