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普度 傳承孝道和仁心

報導/諶淑婷、張彩鳳、莊舒仲、李榮茂

 農曆七月鬼門開,緊接著就是中元節,各地廟宇陸續舉辦一系列中元普度活動;鬼月裡不能戲水、搬家、結婚等傳統禁忌也紛紛出籠,在民間習俗看來,鬼月可說諸事不宜。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佛、道兩教都十分重視的節日,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源於佛教經典「目蓮救母」的故事,意思是「解救在地獄受苦的鬼魂」,通常舉行「盂蘭盆法會」;道教則稱為「中元節」,舉辦中元普度,除了祭祀祖先,也布施食物給各界「好兄弟」。

  各地著名廟宇也紛紛舉行普度活動,例如臺北市艋舺龍山寺已豎起燈篙,頂端掛設燈泡,公告各界「好兄弟」鬼月已經來臨;接下來也會施放水燈、普施眾孤魂野鬼,進行一整個月的普度儀式。臺北市保安宮也會舉辦「豎燈篙法會」,昭告「好兄弟」前來受食、聆聽佛法,並舉行「牽法會」,牽引因溺水、自殺等意外死亡、墜入枉死城的亡者脫離苦海。

  雖然這些鬼月應有的祭祀禮儀和鬼月禁忌,逐漸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模式,但中元節提倡孝道和推己及人的仁心,都值得一代一代繼續傳承下去。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傳說會有許多孤魂野鬼在街頭飄蕩,享用民間的祭供。七月也是傳統諸事不宜的月份,例如夜晚不要吹口哨、不出遠門、不玩水,不在晚上晒衣服、不結婚、不搬家等,禁忌真是一籮筐。

  臺灣民俗文化研究室專責教授林茂賢表示,鬼月的禁忌其實都有原因。因為七月天氣炎熱,容易心情浮躁,做出錯誤決定,所以不適合進行搬家、結婚等重大事情;而暑假期間,青少年容易玩水、飆車,所以才會有不可玩水、不開快車等禁忌。

  鬼月最大的重頭戲就是七月十五日中元節。中元的名稱來自道教,道教認為世間有天官、地官、水官三個守護神,合稱為「三官」,而三官大帝的誕辰分別為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也就是上元、中元、下元三個節日。不過,道教徒習慣在中元節三官一起祭拜,稱為「拜三界公」,同時也在這天祭拜祖先。

  佛教也會在這天舉辦「盂蘭盆」法會,因為在佛教「目蓮救母」故事中,目蓮惦念母親過世後,過著吃不飽的生活,所以在七月十五日準備了許多食物,放在山裡、水邊,供養給各處的和尚吃,請他們為母親誦經念佛,如此一來,不但拯救母親,也普度了別人的父母親。所以,民間也開始在這天祭祀沒有人供奉的孤魂野鬼。

  林茂賢說,臺灣目前最盛大的中元普度,就屬基隆地區,當七月一日「鬼門開」,基隆老大公廟會進行開龕門儀式,迎接陰間的孤魂野鬼來到世間,接受人民的祭祀。到了七月十四日,大家就會「豎燈篙」,將豎立的竹篙上繫著燈籠,召集陸地孤魂野鬼;同時也會在夜晚「放水燈」,將紙蓮花或是屋厝造形的紙屋,插上蠟燭和香後放到水邊,招引水裡的孤魂野鬼。

  中元節當天普度完後,月底會進行「關鬼門」、「送孤」,寺廟也會「跳鍾馗」以嚇走滯留不去的孤魂野鬼,至此鬼月祭典才算完成。

  過去,臺灣鄉間習慣每個村落都在不同天進行普度,親友間你來我往互相吃拜拜,但是政府從民國四十一年起推行中元節當天統一普度,以提倡節約,現在僅剩雲林虎尾、金門有輪流普度的習俗。

  林茂賢說:「和其他節日不同,中元節除了有宗教意義,也有很深的歷史意涵。」以基隆來說,當初發生漳泉械鬥,有一百多人因此喪生,地方耆老為了消弭族群紛爭,所以規定各姓氏輪流普度,讓鄉民互相合作;同時,此地也曾發生中法戰爭、抗日戰爭,以及昔日「唐山過臺灣」等移民背景,所以普度也是對這些在戰爭、開發過程中失去性命的先民,表達感恩之意。

  中元節發展至今,已成為臺灣獨一無二的民俗節日,不僅將對祖先的關懷推廣到他人,蘊含著儒家推己及人的精神和悲天憫人的特性,也深具臺灣移民社會的文化內涵。所以,別再覺得中元節普度鬼魂恐怖了,這可是個深具哲理意義的節日。


編輯臺觀點
 因為工商社會發展,中國傳統節日意義逐漸被淡忘,甚至商業化。但中元節不只是祭祀自己的祖先,更重要的是普度平時無人侍奉的孤魂野鬼。投射到現在的社會中,我們要記取它的意義,以仁心推己及人,關懷社會上的弱勢族群。


讀報熱線
 歡迎小朋友提供讀後感想,寄到newsbox@email.mdnkids.com

曾琨淮 新竹縣豐田國小
  ■我們常常罵人家討厭鬼、小氣鬼,好像鬼真的讓人很煩。其實我也怕鬼,但那只是一種心理作用,我就從來沒看過鬼!人家說:「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鬼在陰間,我們在人間,彼此互相尊重,就算好兄弟出來放暑假,還是可以平安的度過鬼月。

陳雅涵 臺中縣建國國小
  ■每年中元節,許多人都會虔誠的祭拜,雖然有些人不信,但我覺得不管信不信,一到了這個月份,大家都會互相提醒要小心,我覺得有一定的好處,也會讓大家心存善念,儘量做好事,不也很好嗎?

陳懷德 屏東縣和平國小
  ■鬼月對我來說是很有意思的節日,廟會活動特別多,還有很多好吃的東西。至於鬼月期間,爸媽會提醒出門多留意、小心,不要玩水等,我想可能是為了怕兒童玩水發生危險,所以用這些鬼故事來提醒和阻止我們。


讀報講堂
從教育角度看中元節

陳建志 屏縣水泉國小龍泉分校教師

 每到中元節,大家都跟你說:「晚上不要太晚回來,不要去玩水,那邊有很多『好朋友』在等你!」之類的恐怖內容。但其實中元節是個充滿教育意義的節日。現在就請你回答以下的問題:

  1.道教認為世間有三個守護神,分別是哪三個?
  2.佛教中有關中元普度的法會,是源自哪個故事?
  3.基隆地區中元普度的儀式,在農曆七月十四日會舉辦哪兩個活動?
  4.臺灣現在只剩下哪兩個地方還有村子輪流普度的習俗?
  5.你認為中元節有什麼傳統意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