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合編歷史課本 泯恩仇

報導/劉偉瑩、李榮茂、張彩鳳、莊舒仲

 德國與法國拋開過去的歷史情結,共同編寫兩國高中歷史課本,其中最受矚目的第二冊《維也納會議到一九四五年的歐洲與世界》最近出版,書中鎖定一八七○年普法戰爭爆發,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長達一個世紀的「德法世仇關係」。中央社報導,德國和法國希望透過一起編歷史課本的方式達到和解。

 德法聯合編纂歷史課本的點子,最初是由兩國的高中生,在五年前的柏林青年議會中提出,獲得當時的法國總統席哈克、德國總理施若德採納,兩國的政府部門和學術機構也提供了支援。

 從一八七○年到一九四五年間,德法兩國彼此對抗,形同世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兩國才開啟友好關係,進一步促成歐洲統合。歷史學家編寫這一段歷史時,敞開胸懷,讓德國和法國的歷史觀點並存。法國教育部長達科斯表示:「歷史觀本來就必須一再接受檢驗,很高興年輕人當時提出這樣的建議。」

 柏林市長渥瑞特說,希望德法的經驗能夠影響全世界,例如德國和波蘭、中國和日本,甚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也能透過一起編寫歷史課本的方式,達到和平、和解。

 德國和法國過去很像美國職棒球場上的紅襪隊和洋基隊,彼此對抗,不過最近幾年,兩國屏棄了主觀成見,一起編寫歷史教科書,藉此促成兩國和解,具有很大的啟發性。現在各界矚目的焦點,在於教科書如何將一八七○年到一九四五年德法的衝突編入教材,讓兩國不同的歷史觀點並存。

 文藻外語學院國際事務系助理教授賴文儀說,兩百多年前,法國已是獨立的國家,也是歐洲勢力最強大的國家,當時普魯士公國也希望統領德意志地區各邦,組成一個國家,引起法國憤慨,因此,引發了一八七○年的普法戰爭。這場戰爭,普魯士打贏了,成立德意志帝國,不只徹底摧毀法國,德皇威廉一世更選擇在法國巴黎登基,讓法國人蒙受極大的羞辱,也挑起兩國的仇恨。

 普法戰爭後,德國急速發展工業與軍事裝備,不斷與法國在海外爭奪殖民地的利益,破壞歐洲權力的平衡,終於衍生一九一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次則是德國戰敗,法國要求德國割讓魯爾,並且不得擁有自己的軍隊及國防預算。二十多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再次戰敗。

 歷經長久的戰爭,以及對人類社會造成巨大的震撼之後,德法終於領悟到和平的真諦,雙方努力化解過去的世仇關係,成為兄弟之邦。一九五一年德法成立「煤鋼共同體」,共同發展經濟。

 德法能夠盡釋前嫌,共同在教科書中呈現這段歷史,意義深遠。賴文儀表示,德法都是民主成熟國家,能夠包容不同的聲音,尊重多元意見,同時也有一套機制和法律規則,處理兩國交往可能產生的問題。中國和日本、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南韓和北韓也有類似的歷史情結,可不可能也一起坐下來編寫歷史,達到和解?賴文儀認為,這幾個國家之間沒有共同的民主特色,達成和解相對比較難,這也說明了民主價值的可貴。

 德國與法國合編歷史課本,是在高中生推動下完成。賴文儀表示,兩國從教育出發,教育下一代和平、和好,可見人們對和平的祈求更加強烈。

 兩國歷史學家嘗試用多元的角度取代單一的歷史觀。賴文儀說,臺灣兒童生在民主社會,也有接受不同聲音的權利,以及聆聽不同聲音的義務,要學習接受不一樣的歷史觀點。「教科書不會騙你,它只是沒有把全部的事情告訴你」,賴文儀希望兒童能透過不同的歷史來源收集訊息,或與其他人討論,建立自己的歷史觀。


編輯臺觀點
 歷史像一面鏡子,讓人們了解過去,未來才能避免重蹈覆轍,走出和平康莊的大道,德國和法國就是向歷史借鏡最好的例子。本週讀報專題希望告訴兒童,面對過去的仇恨與衝突,必須敞開心胸,接納不同的聲音,對歷史建立多元的觀點,學習尊重與包容。


讀報熱線
  歡迎小朋友提供讀後感想,寄到newsbox@email.mdnkids.com

鄭宇均 新竹縣福興國小
 ■德法合編課本是值得各國參考與學習的方法,因為要真正化解仇恨,只有靠愛與包容。中國和日本也可以透過這種途徑,將累積的仇恨化於無形。

陳奕伊 臺中市中華國小
 ■我很佩服德國和法國這兩個國家,因為在記載歷史過程中,每個國家都希望保留對自己有利的部分,然而這樣就看不到真相了。如果中國和日本也能真誠的坐下來面對當時的歷史,客觀交代如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相信會讓兩國的下一代學會真正的尊重。

呂承瀚 臺東縣東大附小
 ■如果兩個國家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看法,寫出來的歷史也會不一樣。我不知道合編課本是不是可讓兩個國家不會吵架,但是至少可以讓我們學習並知道更多事實。


讀報講堂
綜觀古今 沒有永遠的敵或友

林櫻蕙 基隆市碇內國小教師

 從人類發展史的角度觀看,因為民族特性與國家發展等因素,或多或少都會產生所謂的「歷史朋友」或是「歷史敵人」,但不會永遠是朋友,也不會永遠是敵人。鑑往知「今」,小朋友是否曾經有過類似經驗呢?放下仇恨很難嗎?你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和「仇家」盡釋前嫌?和解後的你,又從中得到什麼呢?讀完這篇報導,請問:

 1.你能說出德法兩國用什麼方式來化解「德法世仇關係」嗎?
 2.促使德、法兩國透過編寫教科書和解的構想,最初是誰的點子呢?
 3.你能從上述報導中,舉出至少三項德、法兩國的「仇恨歷史」嗎?
 4.德法在何時以共同發展經濟的方式,開啟友好的關係?成立的組織名稱叫什麼?
 5.除了德法兩國,你還能舉出其他有類似歷史情結的國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