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丹頂鶴與開發創雙贏

報導/劉偉瑩、李榮茂、張彩鳳、莊舒仲

四隻丹頂鶴迷航飛到臺灣,為民眾上了難得的生態課。
圖片/臺北市野鳥學會提供

 為了保護丹頂鶴的棲地,臺北縣政府決定讓正在興建的金山二之三號道路大轉彎,避開丹頂鶴棲息的清水溼地,在臺灣生態史上留下重要的紀錄。

 中國時報報導,來自北方的丹頂鶴一家四口,去年十一月飛抵臺灣,把臺北縣金山鄉清水溼地當成臨時避風港,吸引許多遊客欣賞。不過,臺北縣政府規畫的金山二之三號道路工程,將貫穿溼地,可能危及丹頂鶴和上百種鳥類的生存。不忍心讓嬌客離去的民眾和保育團體,連署要求暫停工程,搶救丹頂鶴。
  連署行動獲得兩千多人響應,臺北縣政府聽到了民眾的心聲,決定修改道路設計,將道路繞離清水溼地,將當地規畫為生態保護區,讓丹頂鶴能夠繼續徜徉在這塊土地上。

 公共工程為鳥兒大轉彎,這是臺灣生態史上頭一遭。臺北縣副縣長李鴻源指出,這不僅是保護這四隻丹頂鶴,更希望營造美好的生態環境,吸引更多鳥類到這塊福地「Long staty」,讓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身披白羽,頭戴紅冠的丹頂鶴,在日本贏得「國鳥」的美譽,中國人則稱牠為「仙鶴」,目前全球僅剩兩千多隻,是國際瀕臨絕種動物。在上千民眾請命下,臺北縣政府從善如流,決定改變興建中的公共工程,讓路給鳥兒棲息,使得地方的交通需求、觀光發展和生態保育,有了皆大歡喜的結局。

 丹頂鶴之前現身在臺灣的觀察紀錄,在一九三二年和二○○三年各有一次,這次來臺的丹頂鶴是一家人,成鳥和幼鳥共四隻。臺北市野鳥學會理事長劉新白表示,丹頂鶴在日本、中國東北到俄羅斯各剩下一千多隻,日本的丹頂鶴不會遷移,所以,這四隻可能因為「迷航」,從大陸隨著強烈冷氣團飛來臺灣。

 自從丹頂鶴一家四口來到清水溼地,就成為當地除了溫泉以外的另一個焦點。但這片溼地將被金山二之三號道路從中「剖開」,因此臺北市野鳥學會串聯各保育團體,呼籲縣府暫停工程,並透過網站連署,出動解說員向遊客說明丹頂鶴的稀有和重要,更到當地的兩所國小上生態課。劉新白說:「很多人聽到我們的訴求,連兒童都督促大人一起保護丹頂鶴。」

 上千民眾的請願終於奏效,臺北縣政府日前宣布,這項道路工程本月初停工,除了撤銷溼地土地的徵收,還將變更道路設計,避開溼地,在生態保育和地方交通需求間尋求雙贏。

 臺北縣府表示,未來溼地將不做任何破壞,除了當地民眾組成巡守隊外,還將要求農民使用無毒農藥,改用有機肥,鼓勵休耕農地大量栽種綠肥作物;溼地周圍將大量栽種綠樹,打造豐富的食物鏈。為避免驚擾鳥兒,春節期間還將宣導民眾不要在這裡放鞭炮。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祕書長余維道說,清水溼地保存了生態多樣性,除了丹頂鶴外,還有兩百七十多種鳥類。對動物而言,保育棲地讓牠們有地方生活,也就能繼續保存物種;讓路給丹頂鶴,代表政府正視棲地的重要性,對兒童和民眾是最好的生態教育。

 余維道說,地球上除了人類,還有其他物種共同生存,如果人為開發過了頭,造成其他生物消失,人的生活也會受影響,因此,開發和保育間必須好好權衡。

 工程改道,用路人或許會繞遠路,但未來能見到鳥兒繽紛多姿的彩羽,相信多數人還是會認為值得的。余維道說,政府和民眾可以思考如何「聰明」利用土地,讓人類的發展和生態保育兩者兼顧,例如,道路開發並非是「要」或「不要」的單一選項,而是可以選擇「開在哪裡」和「如何開」,找到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方式。

 民眾的保育意識,讓丹頂鶴的棲地受到保存,未來這塊溼地的維護、永續利用更是重要的課題,後續,還有很多工作需要政府和民眾一起努力。


編輯臺觀點
 保育團體為保存清水溼地已努力十多年,最近,因為丹頂鶴的到來,成為民意聚焦的地方,促使政府公共工程大轉彎,為保育和開發找到皆大歡喜的結局。

 近來,有許多學校在改建校舍時,刻意將建築避開校園的老樹,作為環境教育的示範,可見政府如果樹立好的典範,將能夠帶動保育觀念向下扎根,未來人類發展和生態保育就不再是兩條平行線。

 來臺作客的丹頂鶴,或許不久後就會離開,但牠們留下美麗的身影,為民眾上了一堂寶貴的生態課。


讀報熱線
  歡迎小朋友提供讀後感想,寄到newsbox@email.mdnkids.com

陳之貫 臺中市四維國小
  ■臺北縣政府為了保護丹頂鶴的棲地,變更道路設計,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讓金山能發展觀光資源,不但符合地方交通的需求,也達到生態保育,可以說是創造雙贏,這項作法應該給予肯定。

林子恩 臺中縣新興國小
  ■我從沒有看過丹頂鶴,但從新聞得知牠是很珍貴稀有的鳥類,真希望能親自看到牠的模樣。臺北縣政府為牠們設置生態保護區,以後我就有機會在牠來到臺灣時,欣賞牠的模樣了。

廖小瑜 高雄市獅甲國小
  ■由於環境變遷或人為因素,全球有許多物種正逐漸消失,近年來,許多人努力保護環境,並獲得成果。為保護稀有物種丹頂鶴,保育人士和政府付出心力,相信不僅是丹頂鶴,還有其他鳥類,都能快樂的造訪臺灣。


讀報講堂
地方發展兼顧環境保護

王永琪 臺北縣榮富國小教師

 為了讓丹頂鶴安心落腳,在人民的請願下,政府重新規畫道路,讓車子繞道而行,表面上看似有利於丹頂鶴,其實是人類受惠,因為丹頂鶴的到來,讓人們重新學習愛護生長的環境。

 當地居民自發性組成巡守隊,不僅喚醒了社區意識,重建社區價值,更因為丹頂鶴,帶來更多的觀光人潮,增加臺灣國際保育的「能見度」,可說是兼顧環保和地方發展的典範。

 讀了丹頂鶴的報導,請你想一想下面幾個問題:
 1.丹頂鶴為什麼選擇在清水溼地落腳?
 2.為了保護丹頂鶴,重新規畫道路,是不是「聰明」利用土地?
 3.為保護清水溼地,當地居民有何行動和呼籲?
 4.丹頂鶴的到來,為清水溼地的周邊環境,帶來了哪些改變和影響?
 5.如果到溼地賞鳥,要注意什麼,以免打擾到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