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主 擺脫戒嚴禁錮

報導/劉偉瑩、李榮茂、張彩鳳、陳玉珊

解嚴後,人民有集會結社和遊行請願的自由。
攝影/高修民

 陳水扁總統因為明年立委選務發生「一階段、兩階段投票」的爭議,日前在選舉造勢場合上說:「有人建議戒嚴。」引起軒然大波。雖然隔天他立刻澄清,只是有人如此建議,他任內不會戒嚴。不過,「戒嚴說」已經登上國際媒體的版面,包括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美聯社和日本經濟新聞,都大篇幅報導相關新聞。

 這件事源起於陳總統上月二十五日的談話,因為中選會決議,明年立委選舉和公投將採一階段投票,但國民黨等執政縣市卻與中央不同調,堅持兩階段領投票,所以,他表示,慎重思考別人建議的四項方案,包括宣布戒嚴、兩階段公投縣市選舉無效、撤銷泛藍縣市選委會主委重新指派等。

 但這番話引起不小爭議,因為目前國際上實施戒嚴的國家,多半是第三世界國家,臺灣和戒嚴連在一起,可能會傷害國際形象。為平息各界疑慮,陳總統一再表示:「臺灣民主不可能再走回頭路,在本人任內絕對不會宣布戒嚴。」

 什麼是「戒嚴」?什麼是「解嚴」?這些出現在高年級課本的名詞,最近卻因為選舉新聞,成了熱門詞彙。今天讀報專題就來談談,戒嚴代表國家發生什麼狀況,在哪些條件下才能宣布戒嚴,為何陳水扁總統要宣示正常國家不會輕易戒嚴。

  政大政治系教授劉義周說,戒嚴指一個國家面臨非常重大、緊急的困難,且國家的生存和正常活動都受到威脅時,採取的一種非常措施。國家元首可能宣布戒嚴的狀況,包括國家面臨其他國家侵略時;國家內部發生動亂,有人企圖以武力推翻政府時;發生重大天然災害,可能引發嚴重傳染病,造成人民大量死亡,或物資缺乏,人民可能出現偷、搶等極端行動時,政府可宣布戒嚴,以軍事接管限制人民的行動。

 戒嚴時期,政府對於不同言論,常採取逮捕入獄的措施。劉義周說,臺灣曾經戒嚴長達三十八年,當時教師在課堂上講話有很多顧忌,因為擔心觸犯戒嚴法;如果有人說「錢幣可能貶值」,造成銀行擠兌,可能就被冠上散布謠言的罪名逮捕入獄。

 戒嚴時,還有許多基本權利受到限制,人民的生活和行動非常不方便,和現在的自由、民主截然不同。現在大家晚上可以逛夜市、玩通宵,但戒嚴時期如果實施宵禁,過了晚上九點、十點就不可上街;現在可組織政黨或社團,但戒嚴時,為避免有人煽動群眾顛覆政府,因此禁止人民集會結社。

 劉義周說:「戒嚴會讓其他國家產生不民主的印象,目前國際上多半是第三世界國家才實施戒嚴。」例如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這個月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凍結憲法,勒令電視臺關閉,還將反對黨領袖軟禁在家,惹惱了大英國協。緬甸從一九六二年就被軍政府統治,日前仰光等地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軍政府一度頒布戒嚴令。

 劉義周認為,臺灣從民國三十八年宣布戒嚴,到民國七十六年解除戒嚴,代表臺灣民主化及社會、經濟發展都達到一定水準。他說:「臺灣現在是健康的社會,即使出現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的言論,也能經過辯論、反省,激發新的思考方向,國家也不需要戒嚴。」從最近的新聞報導,不難了解,在國家面臨各種挑戰時,努力維持民主,是讓國家健全發展的最好方式。


編輯臺觀點
 臺灣過去曾受戒嚴之苦,也為了要求解除戒嚴,而付出很大的代價;今年剛好是解除戒嚴二十週年,最近的新聞事件,凸顯臺灣應該珍惜民主,不能再走戒嚴的回頭路。


讀報熱線
  歡迎小朋友提供讀後感想,寄到newsbox@email.mdnkids.com

廖敏淳 新竹縣石光國小
  ■現今民主自由的社會,每個人都可適度表達自己的想法,暢所欲言,多麼幸福。如果重回戒嚴時期,大家有話不敢講,沒有言論、出版的自由,多麼可悲。如今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實在沒有必要走回戒嚴這條路,否則當初為了民主自由發聲而被迫害的人士,不就白白犧牲了。

龔逸中 臺中市惠文國小
  ■社會課最近教到戒嚴時期,才知道臺灣曾經和中國共產黨打仗,當時政府曾經實施戒嚴,造成生活上許多不便和限制,很不自由。幸好,現在已經是民主化社會,我們很幸福,做什麼事都很自由,我覺得自由民主國家非常可貴,不應該再隨便實施戒嚴。

趙至玄 高雄市新興國小
  ■戰爭或叛亂發生時,總統就可宣布戒嚴,但我覺得,戒嚴時,言論就要被管制,甚至交通工具在必要時也會被迫停駛,這樣會影響到大家的生活,帶來不方便,希望臺灣不要有戒嚴,這樣才比較自由。

童young來fun電 空中讀報
  想要探討本週讀報精選的內容嗎?歡迎每週日上午十一點到十二點,收聽由國語日報、教育廣播電臺與金車教育基金會製作的廣播節目「童young來fun電」(收聽頻道FM101.7)。參加call in的親子,有機會獲贈國語日報一個月。

讀報講堂
民主國家 人民享有自由權

張嘉倫 臺北縣北新國小教師

 「個人自由」和「國家安全」哪個重要?這是值得深思的議題。當國家發生重要災難時,有人願意犧牲自己的部分自由,來成就國家安全的維護,但當領導者想以國家安全為要脅,用戒嚴方式(犧牲人民自由)維持政權,有人認同嗎?

 因此,在民主國家中,為了怕「戒嚴」手段無限擴張,常透過很嚴格的法律限制,保護人民的最基本人權──自由權,這是你我身處在民主體制下的幸福。學生不妨根據上述文章,回答以下題目,思考戒嚴的意義和影響。

 1.最近,有哪些原因導致有人建議陳總統考慮宣布戒嚴?
 2.國家元首可宣布戒嚴的狀況有哪些?
 3.戒嚴時期,政府可能會對人民採取哪些自由上的限制呢?
 4.哪些國家才會宣布戒嚴?文中舉例哪個國家?發生什麼事?
 5.臺灣曾經宣布戒嚴,是從民國幾年到幾年?
 6.當臺灣發生類似美國「九一一」等有危害國家安全的恐怖事件,應該宣布戒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