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零負擔 企業行動派

報導/陳康宜、李榮茂、張彩鳳、陳玉珊

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或騎腳踏車,都可以達到減碳效果。
攝影/陳壁銘

 「加油,再爬一層就到了!」一大早,博仲法律事務所員工一邊爬樓梯,一邊互相打氣。大家爬十二層樓梯上班,這可不是大樓的電梯壞了,而是他們正在進行「減碳」環保行動。

 根據聯合報報導,由環保署前環評委員文魯彬領軍的博仲法律事務所,公司環境設置朝向「零負擔」,最近為了公司旅遊將遠赴峇里島,而展開「減碳」行動。首先,每個員工減少搭電梯的次數,改爬樓梯上班,並在電梯口統計每人每日的爬梯層數;塑膠瓶、寶特瓶不能帶進公司;少吃進口食物;每名員工在屋頂綠園種一棵植物。

 實施爬樓梯上班的第一天,全公司員工總計爬了五百層樓,相當於減少一百零九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員工計算前往國外旅遊的排放量,再換算成等值的金額,捐給聯合國的植樹減碳組織。經過估算,每人搭機飛到峇里島,來回一趟共排碳一百零六公斤,所以每人都必須捐贈兩棵樹,吸收這次國外旅遊增加的碳排放量。

 近年來,全球吹起減碳風潮,從政府機關到公司行號,再到校園、家庭和個人,大家紛紛展開各項具體行動,包括以環保杯取代紙杯、走樓梯取代坐電梯等。本週讀報專題,帶領兒童了解減碳的意義和重要性,並介紹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到的減碳方法。

 臺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表示,自工業革命後,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不斷增加,這些氣體會吸收熱能,造成地球氣溫逐漸升高,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減碳」行動就是要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防止地球持續暖化。然而不光只有工廠才會排放溫室氣體,其實,每個人都在排放溫室氣體。想要知道自己每天排放了多少溫室氣體嗎?可以上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網站(http://www.envi.org.tw/cooltaiwan/index.html),算一算自己每個月排放的溫室氣體數量。以臺北市為例,每個人每月平均排放五百三十二公斤的二氧化碳。

 劉銘龍說,目前提倡的減碳行動,就是儘量減少會產生溫室氣體的行為,包括夏天儘量少開冷氣,如果要開冷氣,溫度不要設定太低;節約用水、用電;多使用大眾交通工具或是騎腳踏車;選用節能的家電用品;減少外食的次數,少喝瓶裝水等。

 「不過,生活中不可能完全不排放溫室氣體。」劉銘龍說,最近國際出現「碳中和」、「碳抵償」的觀念,就是在落實減碳生活之餘,還要透過具體行動,抵銷掉生活中所產生的碳。個人能夠做得到的具體行動,指的就是「種樹」和「購買綠色電力」。

 目前臺灣能夠做到的部分,以種樹為主,每一棵樹一年可吸收十二公斤的二氧化碳,四十年則可吸收四百六十五公斤。

 購買綠色電力,指的是使用以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像是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這種發電力過程幾乎沒有排放溫室氣體。國外已有不少提供綠色電力的電力公司,雖然收費比較高,但主要是用在增加再生能源裝置容量上,希望能有更多綠色電力進入電力系統中。由於國內還沒有綠色電力公司,所以,一般家庭如果使用太陽能熱水器,也是一種應用綠色能源的方法。


編輯臺觀點
 面對全球暖化的現象,各界紛紛探討成因,發現溫室氣體的增加,是導致氣溫升高的重要因素。近來,減少溫室氣體成為全球努力的目標,雖然減碳工作要達到成效,必須有賴政策和企業的配合,但保護地球同樣是每個人的責任,盡力讓自己的生活回歸簡樸,少喝瓶裝飲料,少吃外來食物,計算自己每日排放的二氣化碳量,再進行種樹等「碳中和」行動,就是我們關懷這塊生活土地的表現。


讀報熱線
  歡迎小朋友提供讀後感想,寄到newsbox@email.mdnkids.com

張馨予 臺北市三興國小
  ■我平常上的補習教室在十一樓,學生都搭電梯,無形中排放許多碳廢氣。為「彌補地球」,我上下學儘量不讓父母開車接送,而改搭公車;到超商購物都自備環保袋。隨手關燈是最簡單的減碳方法,但也最容易被忽略。

柯松甫 臺中市樹義國小
  ■我覺得爬樓梯減碳的點子很有創意,沒想到一趟峇里島旅遊,就會製造一百零六公斤的二氧化碳。日常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都成了破壞地球的元凶,要是再不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地球終將毀滅。

林聖傑 彰化縣育華國小
  ■我平時步行或騎腳踏車上學,不喝寶特瓶裝飲料,避免製造廢棄物,並做到隨手關燈,紙張兩面使用,回收資源,減少垃圾量,不然以後就無法擁有美好的大自然。

童young來fun電 空中讀報
  想要探討本週讀報精選的內容嗎?歡迎每週日上午十一點到十二點,收聽由國語日報、教育廣播電臺與金車教育基金會製作的廣播節目「童young來fun電」(收聽頻道FM101.7)。參加call in的親子,有機會獲贈國語日報一個月。

讀報講堂
一個小動作 減碳輕鬆做

劉明琳 新竹縣十興國小教師

 減碳行動一點也不困難,像是學生在學校或在家裡,都可以做資源回收和節約能源,就是減碳的方法。但大家可能沒有注意,生活中還有許多事情,只要一個小動作,也可以達到減碳效果。

 例如,一般學生喜歡喝的市售飲料,其實都要耗費水、電製造,再經由汽車運送,生產過程排放許多二氧化碳。少喝飲料,等於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在家吃早餐也是減碳行動,因為在外使用的餐具,多數不能重複使用,這些用具從製造到丟棄的過程,都會排放二氧化碳。如果要在外吃早餐,可攜帶環保杯裝飲料或用塑膠盒裝三明治。

 經過這些解釋,不妨針對以下四個題目,從上文中找出答案,再想想可做到哪些減碳行動。
 1.溫室氣體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原因之一,溫室氣體具哪種特性,使得氣溫上升?
 2.為了對抗全球暖化,大家紛紛進行減碳行動,何謂減碳行動?有哪些具體作法?
 3.「碳中和」、「碳抵償」觀念,是什麼意思?
 4.你知道自己每天排放的溫室氣體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