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 全球地貌變臉
報導/劉偉瑩、張彩鳳、陳玉珊、趙瑜婷
 |
智利國家公園原有的兩公頃大湖泊(左),今年五月底被公園巡警發現自然乾涸消失(右),令地理學家頗為訝異。 美聯社 |
氣候變遷造成全球地理環境改變,連世界地圖都跟著改版。根據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等報導,氣候變遷改變全球景觀,迫使英國《泰晤士世界地圖全集》重新改版,製圖師須重新繪製陸地海岸線,土地形態也重新歸類。
《泰晤士世界地圖全集》一八九五年問世,這次已是第十二版,和四年前的舊版比較,新版地圖更新兩萬筆資料,其中包括三千五百個地名。
地球驚人的改變包括:非洲查德湖的面積,比一九六三年減少百分之九十五;中亞的鹹海自一九六七年以來,縮減百分之七十五;全球最低窪國家吐瓦魯,最高點只比水平面高出五公尺。
在令人憂心的現象中,也有好消息,例如全球有百分之十三的土地被畫入保護區;近兩年,全球風力發電量增加兩成;伊拉克前獨裁者海珊抽乾的美索不達米亞沼澤地,已經恢復溼地。
以後看到的世界地圖,或許會和現在的不一樣,有些湖泊變小,有些小島不見了,著名的地理景觀可能出現變化。這些現象的背後,有一股很大的改變力量,就是氣候變遷。《泰晤士世界地圖全集》的改版,為人們帶來什麼樣的警訊?今天由專家告訴大家。
什麼是氣候變遷?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GIS(空間資訊技術)小組組員白璧玲,曾進行「地理資訊系統在氣候變遷上的應用」研究。她說,大氣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受到海陸的分布、高低緯度的影響,在全球形成好幾個氣候區。工業革命後,人類的活動製造出許多溫室氣體,造成溫室效應,地球的溫度愈來愈高,使大氣循環發生變異,氣候區帶原有的環境條件變得不穩定,氣溫及降水等氣候因素改變,這就是所謂的氣候變遷。
氣候變遷對於地表景觀會產生很多影響呵!白璧玲說,溫室效應造成冰河融化,南北極、喜馬拉雅山、吉力馬札羅山山頂的冰帽明顯後退,原本冰層覆蓋的地方,裸露範圍愈來愈大。
冰河融化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海岸線出現變化,一些小型島嶼,尤其是太平洋的低窪島國吐瓦魯,將來可能從地圖上消失。資料顯示,九十年前,臺灣的基隆港和高雄港海平面已開始上升。
氣候變遷影響降雨的分布,劇烈的氣候現象增多,以南亞的孟加拉為例,該國容易受到大雨和海水高漲的侵襲,不少陸地已沉入海裡。
有些內陸湖泊因為乾旱,或為了種植經濟作物、能源作物引取水源,導致水量減少、面積縮小。裡海、死海的水量明顯減少,羅布泊已經從地球上消失。
因為氣候變化,許多鄉鎮變得不適合居住,全球人口會快速集中到都市裡,預計二○三○年,每五人就有三人住在都市,全球都市人口將增加到四十九億人。
編輯臺觀點
有關氣候變遷、環境惡化的報告不斷被提出,現在因為世界地圖的改版,讓大家親眼目睹走樣的地球。本週讀報專題傳達給兒童的觀念是,地理景觀的改變,在地圖上可能是個非常細微的變化,但是對人類的生存、地球環境的永續,卻是極大挑戰。從地圖放大到整個地球的改觀,告訴兒童必須學習認真面對這些重大的自然和人文變化。
讀報熱線
歡迎小朋友提供讀後感想,寄到newsbox@email.mdnkids.com
邱子安 臺北縣及人國小
■因為氣候變遷,造成地形景觀大幅度改變,對動物而言,將不適合居住,甚至面臨絕種。經由食物鏈的連鎖效應,人類也會出現生存危機。為改善溫室效應,人們應該減少環境破壞,像是到近距離的地方多走路,或儘量走樓梯而不要搭電梯。
張益賓 臺中縣瑞穗國小
■相信只要大家盡一己之力,隨時隨地做環保,就能減少對地球的破壞,例如機車要定期檢驗廢氣排放,以免過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汙染環境;做好節約能源,不要常開冷氣,減緩對環境的破壞。
顏鼎龍 高雄市瑞豐國小
■為了讓世界的地貌不再改變,政府除了鼓勵大家要多種樹外,也應規畫獎勵政策,讓大家多使用環保用品,或鼓勵民眾多發明和環保有關的生活用品。
童young來fun電 空中讀報
想要探討本週讀報精選的內容嗎?歡迎每週日上午十一點到十二點,收聽由國語日報、教育廣播電臺與金車教育基金會製作的廣播節目「童young來fun電」(收聽頻道FM101.7)。參加call in的親子,有機會獲贈國語日報一個月。 |
讀報講堂
抗暖化 具體行動做環保
陳旻珠 新竹縣中正國小教師
看了有關地球環境改變的報導,你是否感覺人類的行為對環境的衝擊很大呢?其實兒童也是地球村的一分子,應該從自己、家庭做起,為減緩溫室效應盡一分力。現在有幾個問題請你思考:
一、什麼是氣候變遷?造成氣候變遷的因素有哪些?對自然、人文地理帶來哪些改變?
二、請你想一想,減緩氣候變遷有哪些方法?如果請你和家人一起討論實際可行的作法,並且身體力行,你會怎麼做?
三、從上述地理環境改變的報導中,你認為最嚴重的現象是什麼?它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對人類的生活會有影響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