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颱風 科學家勇敢追風

報導/劉偉瑩、張彩鳳、趙瑜婷

執行追風計畫的飛機,內部設置了精密的儀器。
圖片/吳俊傑提供

 強烈颱風「聖帕」日前橫掃全臺,原本中央氣象局預測它籠罩臺灣時的強度,可能達到強烈颱風,但部分民眾的感受沒有預期中的嚴重。當颱風來襲,一群科學家就會啟動「追風計畫」,搭噴射機飛到颱風上空收集資料,提供氣象局進行颱風預測報導。根據聯合報報導,聖帕來襲前,研究人員啟動這項計畫,實際感受到「聖帕是歷來追過最大、最強的颱風」。

 擔任追風計畫總主持人的臺灣大學大氣系教授吳俊傑說,這次飛機到達距海平面十三公里的高空,在颱風外圍投擲二十個「投落送」,將測到的風速、風向和溼度等資料,同步傳輸給氣象局和世界各國。

  他說,目前氣象局發布的颱風中心風速,都是透過衛星觀測估算的結果,如果能飛到颱風的上空進行觀測,就能收集更精密的資料。追風科學家不僅希望對科技、民生、防災貢獻心力,也希望能在國際學術研究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每當颱風來襲,人人都躲進屋裡躲避風雨,唯有一群科學家冒著生命危險,飛上高空追逐颱風,執行「追風計畫」,為科技、民生、防災做出許多奉獻。今天的讀報專題帶學童了解「追風計畫」的內容,看看這群科學家為何「追風」。

 從一百年前開始,以科學儀器觀測颱風後,人類就不斷在颱風預測報導上尋求突破。臺灣大學大氣系教授吳俊傑表示,二次大戰後,美國在大西洋和西北太平洋進行類似「追風」的計畫,但西北太平洋地區的颱風觀測,在一九八七年已停止。

 臺灣在二○○一年受到納莉、桃芝等颱風重創後,國科會著手推動颱風重點研究計畫,由吳俊傑擔任總主持人,帶領一群學者展開「追風計畫」。二○○三年,科學家首次搭上載滿科學儀器的噴射機,飛向「杜鵑」颱風上空,執行觀測任務。

 科技進步,觀測颱風可以靠雷達、靠衛星,為何還冒險追風呢?吳俊傑說:「科學家不只要有追尋知識的熱情,更要在理性和科學的基礎上,為人類奉獻心力。」

 颱風通常發生在海面上,沒辦法建立任何觀測站,而雷達監測的距離很短,衛星也只觀測到雲的位置和移動方向,科學家飛到颱風上方,看清楚颱風的風勢和雨勢,提供更可靠的資料協助颱風預測報導。

 吳俊傑說,執行一次任務至少要花六個小時,飛機從臺中清泉崗起飛,到達海平面上方十三公里的地方,開始投擲「投落送」。外形像洋芋片罐的投落送,內部裝著感測器,隨著風向飄動,取得不同區域的溫度、溼度、風向、風速等資料;中央氣象局電腦中心會同步接收資訊,結合衛星等資訊,更清楚的了解颱風動向。

 吳俊傑說,現在西北太平洋地區沒有飛機可飛到颱風中心觀測,追風計畫是從外圍的觀測點推估,收集的資料可以評估颱風的範圍、路徑,和衛星觀測互補,提高對颱風的認識。


編輯臺觀點
 科學家對於未知世界的好奇,似乎永無止境。他們對現有的知識並不滿足,永遠想著突破,甚至將「追逐颱風」這般不可能的任務,化為可能,並將研究成果回饋社會民生,這是我們從「追風」科學家身上看見的精神。

 本週讀報專題讓兒童認識這群追逐夢想的御風者,也鼓勵兒童永遠保持一顆好奇心,追求知識的突破。兒童除了教室裡的學習外,也應該走出教室,探索外面更寬廣的世界。


讀報熱線
  歡迎小朋友提供讀後感想,寄到newsbox@email.mdnkids.com

沈方宇 臺北市三民國小
  ■過去總以為科學家的發明,只是為了讓人類的生活更便利,了解追風計畫後,才知道科學家的工作也是為了保護人類。追風科學家發揮創意,突破舊有的衛星偵測,直接追著颱風跑,展現好奇和實驗的精神,促使我想成為發明家,把垃圾轉化成能源,減輕地球負擔。

林欣霈 臺中市忠孝國小
  ■追風科學家的工作很危險,但想到他們追求科學知識,是為了保護民眾的生命和財產,則覺得他們的精神可貴,令人敬佩。我認為,讀書也要有這樣追根究柢的精神,找不到解答,應該永不停止。

童young來fun電 空中讀報
  想要探討本週讀報精選的內容嗎?歡迎每週日上午十一點到十二點,收聽由國語日報、教育廣播電臺與金車教育基金會製作的廣播節目「童young來fun電」(收聽頻道FM101.7)。參加call in的親子,有機會獲贈國語日報一個月。

讀報講堂
驗證真理 效法追根究柢精神

李健次 基隆市銘傳國中教師

 追風科學家搭飛機飛到颱風上方,找尋颱風的軌跡和物理現象,過程必然冒著很大的風險,但他們為了找尋、證實心中的真理,不斷挖掘真相、追根究柢的精神,是值得學生效法的科學家精神。

 讀完這一則新聞後,請你想一想下面的問題,也發揮科學家的精神,自己找答案。

  一、「聖帕」颱風發生在八月,上網查中央氣象局網站,看看侵襲臺灣的颱風,為什麼大多出現在夏秋兩季?臺灣有颱風,美國最近則受到颶風侵襲,颱風和颶風有何不同?
  二、溫室效應日益嚴重,你是否感覺到,以往颱風多半侵襲北部地區,現在侵襲南部的機率好像愈來愈高了?溫室效應對颱風的生成、行經路徑和分布有沒有影響?
  三、「投落送」是觀測哪一種氣象的重要工具?科學家冒著危險飛上高空,投下投落送,可以偵測到哪些資料?對民生、防災有什麼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