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食育 兒童健康加分

報導/劉偉瑩、趙瑜婷、李榮茂、張彩鳳

學童種稻,體驗農民插秧的辛苦。
攝影/高修民

 日本孩童偏食、營養不均衡或過胖的情況越來越多,日本一所小學推廣「食物教育」,教孩子自己種菜,洗米煮飯,收成的蔬果成了最營養美味的午餐,推廣兩年,學童生病的比例減少五成。

 東森新聞報最近介紹一所日本小學實施「食物教育」,學生除了上課學知識,還要學洗米煮飯,一旁還有教師指導切菜:「你應該切大塊一點,大概要這麼大……」學童認真跟著做,吃到自己煮的飯和栽種的蔬菜,更開心也更健康。

 這個教師在學校教導學生有關白米和蔬果的營養知識已經有兩年多,除了在教室內傳授知識,更舉辦特殊的課外教學,一星期兩次帶學童造訪附近的農家,跟著農夫學種菜,自己也在借來的農地上栽種。

 摘下的新鮮蔬菜成了烹飪課的最佳教材,也是營養午餐的最佳食材。實地下田不僅獲得農夫教導第一手的農耕知識,低年級學童還能乘機學算術。據說兩年來這所小學的學童,生病比例減少五成。

 日本內閣府今年進行「食育意識調查」,整體而言,六成五的日本人知道「食育」一詞是指培養食物或營養等正確知識,不過,「平常就身體力行食育」的僅五成六,而「沒有身體力行」的占四成一。因此,日本一所小學推廣食物教育,讓學童的知識和行動力同時扎根。

 臺灣孩童也有偏食或肥胖的問題,但讓學童親自耕種、烹飪,不但會有成就感,還可以提高吃蔬菜的意願,而且學童種植蔬果,可以親近大自然,還有生態、環境教育的功能。

 國立嘉義大學園藝系教授蔡榮哲說,讓學童親身體驗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學習種菜和簡單的料理,可以體會農夫耕種的辛勞、母親為家人準備三餐的用心,知道食物來之不易,學會珍惜盤中的食物。

 有些學童不喜歡蔬菜的味道,但是自己種的蔬菜吃起來特別美味,因為栽種的過程中,學童看著植物發芽、生長,親手灌溉、鋤草、施肥,收成時成就感十足,接受度也高。多吃幾次就會慢慢適應,養成攝取習慣。

 蔡榮哲說,在食物教育過程,應該 可以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吃這些蔬果,以及對健康有哪些好處。例如胡蘿蔔有豐富的維他命A,可以保護眼睛,預防青光眼和夜盲症。青菜的纖維質可以幫助排便,多吃青菜能將體內的毒素排出,有益健康。

 現在的兒童勞動機會減少,學校撥出一小塊空地讓學童種菜,或是和農民學習耕種,不僅可以接觸花草,舒展身心,穩定情緒,也是很好的運動和勞動教育。

 蔡榮哲表示,歐洲、日本在十多年前興起「園藝療法」,近年傳進臺灣,學童在耕種過程會與同學有更多的互動、合作和溝通,學會與人和諧相處。同時定期觀察、測量、記錄植物成長情形,可訓練觀察力和聯想力。

 一塊小小的稻田、菜圃,還是對抗地球暖化、維護環境生態的功臣呵!蔡榮哲說,在農政單位和學校、民間機構合作下,許多父母利用假日帶著孩子下鄉種稻,或在校園裡開闢菜園、果園供學童親自下田,學童踩著軟軟的泥巴、看到田裡的蝴蝶昆蟲,開心大笑,可見親近田園、回歸自然也是現代人嚮往的一種新生活形態。


編輯臺觀點
 經濟發展帶來的兒童肥胖問題,幾乎成為所有現代化社會共同的難題。今天,這一篇介紹日本小學的「食物教育」,學童除了可從報導中了解日本正積極推動「食育」,讓營養均衡的觀念向下扎根外,還可以了解在親身體驗的教育中,生活即是學習。

 學童還可以想一想,平常能透過哪些自我學習的管道和活動,認識營養和健康的關係,有了正確的觀念後,提醒自己多吃蔬菜與水果,少碰漢堡與可樂。


讀報熱線
  歡迎小朋友提供讀後感想,寄到newsbox@email.mdnkids.com

周鈺晶 臺北市螢橋國小
  ■自己種植蔬果好處很多,除了體驗農人辛苦,不會浪費食物外,沒有噴灑農藥的蔬果也比較健康。之前我不喜歡吃紅蘿蔔,但因為是自己種的,於是開心的大口咬,發現並不難吃。後來還發揮創意用烤箱烤,非常美味。

馬梅晏 新竹市大湖國小
  ■日本小學推行食物教育很好。班上曾經種過有機蔬菜,一開始覺得很辛苦,不過收成的時候大家都很高興。如果推廣食物教育,說不定會讓不愛吃青菜的人愛吃青菜,這樣營養均衡,身體會更健康。

李玉如 高雄市福東國小
  ■我原本有偏食的習慣,有一次老師要我們從家中帶食材到學校,教我們做義大利麵、水果沙拉等,因為這樣的課程設計,我被這些好吃的食物吸引,從此不再偏食。

童young來fun電 空中讀報
  想要探討本週讀報精選的內容嗎?歡迎每週日上午十一點到十二點,收聽由國語日報、教育廣播電臺與金車教育基金會製作的廣播節目「童young來fun電」(收聽頻道FM101.7)。參加call in的親子,有機會獲贈國語日報一個月。

讀報講堂
均衡飲食 從不偏食開始

江小敏 臺北縣深坑國小營養師

 每一種食物都有不同的營養成分,兒童想要認識食物的營養價值,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上網查詢。

 例如,董氏基金會的食品營養特區,提供許多食物營養的基本知識,是協助兒童健康飲食、減重的好幫手。衛生署食品資訊網以食品安全為主,並設有專區說明外界對飲食安全的疑慮。教育部的健康醫學學習網兒童版,架設許多趣味遊戲,帶領兒童認識食物種類、均衡飲食的概念。

 兒童對健康飲食、食物營養有所了解後,接下來就要落實到生活裡。最簡單的均衡飲食方法,每天吃的食物比例最好五穀根莖類:蔬菜水果類:肉蛋魚豆類為三:二:一。兒童在家吃飯時或外食都可採同樣的原則盛取食物。

 兒童吃太多肉、太少青菜是常見問題。為避免吃下太多肉類,應儘量選擇小塊肉的菜肴,如南瓜燉雞、蘿蔔燒肉等,點心則別吃炸雞排等肉類。青菜方面,提醒兒童記得,每天至少要吃半碗的青菜。

 另外,偏食也是兒童常有的問題,建議兒童遇到不喜歡吃的食物時,可以先從一口、一片開始嘗試,讓自己慢慢習慣各種食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