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動物權 善待生命
報導/劉偉瑩、陳康宜、陳玉珊、張彩鳳
 |
以保育類野生動物作為表演,未來將禁止。
攝影/李榮茂 |
獅子跳火圈、猴子騎單車,都是馬戲團精采的節目,不過,以後引進保育類動物表演,在臺灣都是違法的。根據中國時報報導,立法院本月十四日三讀通過「野生動物保育法」部分條文修正案,第二十四條和第二十五條修正後,將禁止馬戲團輸出或輸入保育類野生動物進行表演。
農委會說,馬戲團常見的獅子、大象等動物,以後除非是基於學術研究或教育的理由,否則都不准進出口,這將是臺灣保護野生動物的一大進步。
立法院修正「野生動物保育法」第二十一條,農民在作物或家禽遭保育類動物危害等「緊急狀況」下,來不及報請主管機關處理,可進行獵捕或宰殺。立法院也通過「動物保護法」修正草案,任何人虐待、傷害、騷擾及棄養動物,導致動物重傷或死亡,將來不但會被罰錢,還會被處有期徒刑。
「野生動物保育法」和「動物保護法」的修正,將可提升民眾重視動物權和動物福利。
獅子、大象、猴子表演特技很吸引人,不過,馬戲團把野生動物關在籠子裡豢養,動物在訓練過程中還可能受到虐待,這就有點不人道了。
【野生動物保育法、動物保護法修正重點】
◆野生動物保育法
第二十一條:
野生動物有危害農林作物、家禽、家畜或水產養殖等,保育類野生動物在緊急情況下,未及報請主管機關處理者,得以主管機關核定之人道方式,予以獵捕或宰殺以防治危害。
第二十四條:
保育類野生動物之活體,其輸入或輸出,將「馬戲團供表演之用」刪除。
◆動物保護法
第三十條:
飼主任動物遭受不必要騷擾、虐待或傷害、棄養動物;若導致動物重傷或死亡,以及五年內違規兩次以上,除現行可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罰鍰外,最高還可處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
資料來源/立法院網站 整理/劉偉瑩 製表/趙佩君 |
立法院最近修正「野生動物保育法」和「動物保護法」,加強保育、保護動物。本週讀報專題探討這次修法的意義,希望學童想一想,人類應該用什麼態度對待野生動物和寵物。
「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正條文,禁止馬戲團引進保育類動物表演。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法務專員林培杰表示,馬戲團有很多觀眾是兒童,但馬戲團的動物表演,是錯誤的環境生態教育,因為自己的歡樂不應該建築在其他生命的痛苦上,要達到娛樂目的,也不必用虐待動物的方式達成。兒童要學習尊重生命,應該從關懷動物著手,尤其是保育類野生動物,更不能變成人類的「玩具」。
「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正條文,允許農民在「緊急狀況」下,可以採人道方式宰殺或獵捕保育類動物。林培杰強調,在無計可施下,仍無法避免動物侵犯人類的生活領域,才能剝奪動物的生命,其實應該還有更好的方式,讓人類和動物之間取得和諧。
前一陣子有人把虐待貓咪的照片上網流傳,虐待小狗的事件也屢見不鮮,因此,立法院修正「動物保護法」,過去虐待動物只會被罰款,日後就要坐牢。林培杰說,處以刑罰,代表虐待動物的行為已經牴觸社會的普遍價值,讓人產生不好的觀感,所以要用刑法加以嚴懲。
歐美國家從小教導兒童動物權、動物福利的概念。林培杰表示,兒童看待自己與動物的關係,不是因為牠漂亮、可愛才愛護牠,而是尊重牠為獨立的個體,所以會用動物喜歡的方式與牠相處,關懷牠。
林培杰說,訓練動物表演,將牠們關在封閉或半封閉空間,或自以為「這樣對待動物才是最好的」,都是人們強加在動物身上的行為,不是動物喜歡或想要的。
編輯臺觀點
本週讀報專題從動物權和動物福利的角度,解讀「野生動物保育法」和「動物保護法」修正草案的精神。從專家導讀中,兒童可以體認到,對待動物最基本的態度就是「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所以,不能因為寵物變得不漂亮,不聽話,就用不適當的方式對待牠們;也不能用自認為對的方式,強加在動物身上。民眾有了這些基本觀念,將來虐待動物、棄養寵物的事件,就能減少許多。
讀報熱線
歡迎小朋友提供讀後感想,寄到newsbox@email.mdnkids.com
簡佑寰 彰化縣湖東國小
■前年暑假到日本遊玩,參觀以動物表演著稱的遊樂區,觀賞小猴子表演拿手絕活,但也見到工作人員愛護動物的舉動。臺灣經常發生虐待動物的新聞,政府立法不准引進特殊的動物,甚至禁止小動物表演,也是愛護動物的表現。
盧品樺 高雄縣梓官國小
■我沒有觀賞過馬戲團的動物表演,但曾在電視上看過,那些動物不是被關起來,就是表演給人們觀看,實在很可憐。我贊成立法禁止馬戲團讓保育類動物表演,如果想看動物,就到動物園。
呂鎧帆 屏東縣忠孝國小
■多數業者可能沒有傷害或虐待動物,應該不用立法禁止動物表演。國家應考慮讓動物演出,同時重罰虐待動物的馬戲團業者,讓業者好好照顧動物,兒童也有機會觀賞牠們的表演。
童young來fun電 空中讀報
想要探討本週讀報精選的內容嗎?歡迎每週日上午十一點到十二點,收聽由國語日報、教育廣播電臺與金車教育基金會製作的廣播節目「童young來fun電」(收聽頻道FM101.7)。參加call in的親子,有機會獲贈國語日報一個月。 |
讀報講堂
關愛寵物 飼養前多想想
林岱瑾 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研究員
立法院三讀通過「野生動物保育法」,是臺灣重視動物權的一大進步。不過,兒童對待動物的部分行為,已經侵犯動物的動物權,像是拿東西丟路上的野狗,或到動物園參觀時,拿垃圾袋餵動物,都是一種欺侮動物的舉動。
「動物的生命也是可貴的。」看待動物,應抱著「尊重」的態度,不該戲弄,也不該虐待。跟動物接觸時,還要注意一些原則。例如,兒童看到狗很可愛,想要摸摸牠,除了先徵詢主人同意外,還要把手放在狗鼻子前,讓牠知道你要碰牠,再輕輕的撫摸牠。
尊重動物是第一步,愛護動物是第二步。兒童可以從飼養寵物開始,首先,在飼養寵物前,一定要了解寵物習性,並考慮是否有時間照顧、能否提供良好的飼養環境、是不是擔負起養寵物的責任等,「千萬別為了一時衝動來飼養寵物」。
例如,小狗喜歡跑跳,如果沒有空帶小狗出去散步,就不適合飼養。兒童喜歡養的獨角仙,不少都是來自於野外,想想看,對獨角仙而言,是生活在寬廣的草叢好?還是住在飼養盒裡好?真正喜歡牠的話,其實讓牠生活在大自然最好。
如果無法飼養動物,如何就近觀察?不妨透過電視節目探索頻道、動物星球等,了解豐富的動物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