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業衰 交工互助文化待提振

報導/劉偉瑩、陳康宜、陳玉珊

高雄縣美濃的菸農,送繳完成燻烤的菸葉。
圖片/高雄縣龍山國小提供

 六三禁菸節剛過,在全球反菸聲浪中,臺灣的菸農和種菸產業面臨挑戰。中國時報最近報導,立法院去年一月通過批准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菸草管制框架公約」後,曾經極盛一時的美濃菸業,已走上文化和產業轉型的十字路口。

 美濃曾是全臺種菸密度最高的地區。民國六十五年是全盛時期,平均每四個菸農當中就有一個是美濃人;當時一甲地的水稻年收入約九萬元,一甲地的菸葉年收入卻達到十三萬元。菸業是美濃的經濟命脈,對國庫收入也有重大貢獻。
 臺灣在民國九十一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廢止菸酒專賣制度前後,政府開始獎勵廢耕並收回種菸許可;菸酒專賣局轉型後的菸酒公司,也逐年減少收購菸葉,仍在種菸的農民有如「末代菸農」。

 美濃菸業慢慢走入黃昏,但發展出的「交工」文化和象徵財富累積的菸樓,在產業轉型之際,這些寶貴的資產也值得關心。

 高雄縣美濃鎮曾是臺灣四大菸草出產地之一,最盛時期,鎮上燻烤菸葉的「菸樓」將近兩千棟,當地也因為採收菸草,發展出互助、分享的「交工」文化。本週讀報專題從美濃菸業面臨的衝擊開始,帶學童回溯早期「交工」文化的精神,進而了解地方文化和產業的關係。

 菸業文化研究者洪馨蘭說,美濃從日據時期開始建造菸樓,菸農在冬天採收菸葉,放進菸樓燻烤七天,才能作為香菸的原料。冬天天氣很冷,菸樓是最溫暖的地方,家人、鄰居都會聚在菸樓旁吃飯取暖。現在菸樓已不再運作,但它凝聚當地人的感情,也保存溫暖的記憶。

 洪馨蘭表示,一棟菸樓可以燻烤數量龐大的菸葉,農民必須將當天採下的菸葉填滿一棟菸樓,再耗時七天烤乾,因此,種菸農家會協調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幫忙採收,當地人稱為「交工」。「交工」通常是每十人到十二人一組,每戶出動兩人,今天甲到乙家幫忙,明天換成乙到甲家幫忙,換工輪收,形成特殊的耕作文化和社會組織。

 洪馨蘭說,美濃的孩童從小幫大人摘菸筍(菸葉的嫩芽)、看爐火,大家都在共同的勞動記憶中成長,對地方有深刻情感和認同,所以金曲獎常勝軍「交工樂團」以特殊的「交工」文化作為樂團名稱,還在菸樓設置錄音室,創作和菸業文化有關的歌曲。

 「未來美濃的菸業文化可能轉變,美濃人應該在舊文化上發展新的特色。」洪馨蘭表示,不妨將特殊的「交工」文化轉變成音樂;菸農的栽種技術保留下來,轉型發展為有機農業、藥用菸葉;菸樓可以作為社區營造工作室。

 洪馨蘭認為,學童可用多元的角度,觀察、思考美濃菸業,甚至其他產業、文化面臨的問題。想一想,菸業文化若只是保存菸樓等建築,是否容易變成空殼?如果像臺中縣文化局曾利用「太平買菸場」,規畫「菸仔場懷舊與再生」的文化活動,花蓮縣鳳林鎮的客家文物館,設置「菸樓涼亭」,讓菸業文化結合人們的生活、記憶,或許才是讓舊文化再生的方式。


編輯臺觀點
 高雄縣美濃鎮因為種植菸草,發展出獨特的菸業文化,以及「交工」制度,反映出客家人互助、團結與分享的精神和性格。本週讀報專題希望帶領學童認識什麼是「交工」文化?學童從中可以學到哪些精神?也希望藉此告訴學童,當傳統產業遇到社會變遷的時候,傳統文化不只需要保存,更應該增加創意,並賦予現代的意義。


讀報熱線
  歡迎小朋友提供讀後感想,寄到newsbox@email.mdnkids.com

楊受讓 高雄縣龍肚國小
  ■我的外婆就是菸農,近年政策變更後,外婆種菸,也種稻米。希望菸業文化不要因為政策的改變而消失,建議政府可以促成菸農和學校合作,把了解菸業文化納入參訪的課程。

張淼森 高雄縣龍山國小
  ■我的鄰居曾是菸農,以前他們採摘菸葉時,常可以看見大家互助合作的情形。交工制度讓美濃地區的菸農互相幫忙,等於是人力的對等交換,這個精神代表美濃客家人之間存在緊密關懷的情感。這種互助合作的社區精神是城市裡看不到的。

蕭郁亭 高雄縣龍山國小
  ■我的阿公和叔公都是菸農,菸銷路好,菸農就會很開心。希望菸農產業轉型後,菸樓能保存下來。建議菸樓與觀光餐飲業合作,把菸樓改造成餐廳,吸引遊客,讓更多人了解菸業文化。

童young來fun電 空中讀報
  想要探討本週讀報精選的內容嗎?歡迎每週日上午十一點到十二點,收聽由國語日報、教育廣播電臺與金車教育基金會製作的廣播節目「童young來fun電」(收聽頻道FM101.7)。參加call in的親子,有機會獲贈國語日報一個月。

讀報講堂
主動助人 清掃社區環境

劉彥志 高雄縣龍山國小教師

 早期客家人世代務農,在收割時往往需要大量人力,單一家庭無法負擔,又沒有多餘的錢聘用人力,因而發展出「交工」制度,由每一戶人家提供一些人力,輪流幫忙各家各戶收成。這種勞力互助的關係,雖然不是無償交換,卻代表著村民彼此互助合作的精神。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在兒童的生活裡,也有許多實踐互助合作精神的機會,像是學校的打掃工作,自己和同學共同負責一個區域時,當自己完成分內工作後,可以幫忙其他同學,一起完成工作。掃完負責區域後,還可以幫忙班上同學清掃其他地方。

 兒童除了幫助班上的同學外,也可以把幫助的對象,擴大到其他班級、年級,像是看到其他班級同學清掃學校落葉掃不完時,可以主動上前幫忙;當比自己年幼的其他年級學生需要照顧時,應該盡自己所能協助他們。接下來,更可以將幫助對象擴展到社區,例如幫忙清掃環境、參與社區活動等。

 另外,從美濃菸業發展歷史上,還可以發現許多地方資源都和當地居民生長背景有關,可惜年輕一輩都不大了解。有關生活和成長的背景,兒童可以從鄉土教材、鎮誌獲得相關資訊,或到地方文史工作室尋找資料,就會發現原來身邊的事物都跟自己有著密切關係,才會更了解自己,並懂得珍惜這些寶貴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