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世運會 開拓國際視野
報導/陳玉珊、劉偉瑩、李榮茂
 |
高市陽明國小認養參加世運會的英國,設計具有英國風的人型板(上)。認養參賽國家的學校代表和學生一起為活動造勢(下)。攝影/陳玉珊 |
 |
根據本報報導,高雄市爭取到「二○○九世界運動會」主辦權,這是臺灣爭取到的國際性運動盛會之一。高雄市政府也號召學校認養參賽國家,並推廣世運競賽項目,藉此拓展學生的國際觀,並讓學生接觸更多的運動項目。屆時各級學校的學生將成為「小小親善大使」,為各國選手加油。
二○○九世運會將有一百多個國家共六千名選手參賽。高市各級學校學生將以「母雞帶小雞」的方式,帶動全體市民宣傳世運會。本月推出「世運文化村──多國文化學習之旅」計畫,選定十個學校認養參賽國家,在校園建置「國際角落」,呈現認養國家的文化特色,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
高雄市教育局也鼓勵學校認養一兩項世運會的比賽項目,作為向社區推展世運會的主軸。高市教育局長鄭英耀指出,各校認養推廣世運會運動項目,以學校的設備和運動社團為前提,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
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系副教授李福恩表示,洲際間或國與國間的賽事,只要是具有組織性的競賽和活動,對於舉辦城市的民眾和學生都很有意義。運動是非營利產業,具有教育意義,學生參與運動盛事也具傳承意義,等同為城市寫下一頁新的歷史。
李福恩說,高市各級學校正向學生推展世運會的運動項目,主要對象是國小和國中學生,可讓學生從小培養健康成長的觀念。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陳以亨表示,「世運文化村」的設置,可以當成學校進行國際文化教學的平臺。他說,多數學生無法經常出國,對於異國文化的了解,多半是從課本中吸收。高雄市主辦世運會,除了把重點放在國際體育的賽事,也讓學生藉由世運的舉辦,更了解他國的文化,使得「了解多元文化」也成為舉辦世運會的功能之一。
陳以亨說,學校在設置「世運文化村」後,學生可以從多元文化的介紹中更了解其他國家,對該國的文化了解後,能更了解對方,也更能學習與人相處的方式。當學生了解各國的文化後,再經由教師的引導,不但可以了解地球村的可貴和意義,也能學習所要負起的使命和責任。
編輯臺觀點
為兒童建構認識世界的基礎,學校教育是重要的起點。像日本等國家經常利用世足賽、奧運等國際賽事舉行時,發起當地小學一校認養一個參賽國,為認養國家的選手加油;去年義大利舉行冬季奧運時,也沿襲一校認養一國的作法,不只開拓了學生的國際視野,也達到鼓勵運動的目的。
藉著舉辦國際賽事,推動認識國際的課程,除了讓學生對各個國家多一層認識,了解自己國家在世界的角色外,還能孕育更開闊的心胸。可見透過教育工作者的用心,即使是運動場上的激烈競爭,也能產生很大的教育意義。
讀報熱線
歡迎小朋友提供讀後感想,寄到newsbox@email.mdnkids.com
鄭茹帆 臺中市軍功國小
■學校認養世運會參賽國和比賽項目,能夠認識不同國家的文化,又能拓展視野。像學校的畢業路跑,可以結合馬拉松,這樣不單只有學生做運動,整個社區也可跟著動起來。
黃捷安 高雄市永清國小
■學校最近開始推展世運會競賽項目的運動,也開設水上救生課程。我會游泳,但想學習更多救人的方式,因此,參加這項課程,學會很多救生技巧,覺得很快樂,希望長大後能擔任水上救生員。
謝育禾 高雄市陽明國小
■學校認養世運會參賽國之一的英國,在校園營造英國風。參賽國的選手未來可能會到學校參訪,我從現在起要加強英文能力,多了解英國的文化,到時候就可為外賓導覽。
童young來fun電 空中讀報
想要探討本週讀報精選的內容嗎?歡迎每週日上午十一點到十二點,收聽由國語日報、教育廣播電臺與金車教育基金會製作的廣播節目「童young來fun電」(收聽頻道FM101.7)。參加call in的親子,有機會獲贈國語日報一個月。 |
讀報講堂
認識參賽國文化 學習做主人
楊士萱 臺北市文湖國小教師
「立足臺灣,放眼世界」的宏偉世界觀,以及「世界地球村」的國際觀是教育的重點。學校藉由世界運動會的舉辦,認養世運參賽國,規畫教學活動,甚至透過網路交流平臺分享資源,是幫助學生了解各國文化內涵、拓展國際視野的最好機會。
學校平常實施的多元文化教學,可以結合國際賽事設計課程,例如在穿堂布置參賽國家文宣海報、看板,營造地球村的學習情境;邀請新移民的家長到校演講;教唱各國民謠,或展示、試穿各國服裝;設計闖關活動,讓學生認識各國國旗、飲食等,最後完成學習單。
學生也可分組進行主題式研究,例如針對巴西收集資料,再上臺介紹巴西的文化特色和熱門運動。負責報告的學生可出題考同學;臺下的學生也可向主講人提問,全班透過分組研究,就能認識好幾個國家。
網路資訊可以幫助大家理解正式賽與邀請賽的區別,學生不妨上網選擇一項有興趣的運動探討,或是全班票選大家有興趣且可執行的運動項目,作為共同的活動,利用同儕間的監督和鼓勵,持之以恆的做運動。
各國選手齊聚臺灣的世運會,正是向國際社會介紹臺灣的好機會,學生在觀賞世界頂尖選手的精采表演時,也應該學習做稱職的主人,並將臺灣之美介紹給他們,讓他們認識、支持臺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