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郵件有真假 轉寄須三思
報導/劉偉瑩、李榮茂、張彩鳳、陳玉珊
 |
網路謠言多,小朋友上網要注意安全。攝影/陳壁銘 |
網路的傳播力無遠弗屆,對住在臺南的成先生來說,這股力量卻困擾他兩年。日前聯合報報導,兩年前,成先生的女兒在臺南市民廣場失蹤,為尋找女兒,他發出一封網路求助信,請好心人幫忙協尋、轉寄。幸好成小妹當天就被找到,但求助信仍在網路上流傳,成先生只好每天重複的說:「對不起、謝謝,我女兒已經回來了……。」
成先生的求助信,不但有成小妹的照片,還附上聯絡電話。當成小妹被找到後,成爸爸又發了三封信,通知友人已尋獲孩子的消息;沒想到,之前的求助信仍不斷的在網路上流傳,到現在他每天仍會接到二三十通各地網友的詢問電話,有的網友甚至遠在香港、印尼、烏克蘭等國家或地區。
網友的幫忙,成先生全家人感謝不已,但拜託大家停止轉寄這封信,或回信給收過此訊息的朋友,傳達女兒被尋獲的消息。成先生期盼網友繼續關心協助需要幫助的人,並謹慎運用網路。
「十萬火急!請幫忙轉寄」、「請幫幫他們,把信轉寄出去……。」當小朋友收到這樣的電子郵件時,一種反應是直接將它刪除,另一種反應可能是抱著惻隱之心,幫忙轉寄。但小朋友按下轉寄鍵前,是否想過,這個訊息萬一是錯的呢?
網路科技帶來許多好處,但使用者也不能忽視它的負面作用。桃園縣教育局網路中心主任莊金永表示,小朋友都有助人的念頭,但網路訊息有真、有假,必須學會辨識,不要被千奇百怪的資訊牽著走,否則小朋友的愛心可能會被濫用,甚至掉入詐騙陷阱。
小朋友上網時一定收到過急須募款、募資源的求助信。網路部落格專家李怡志建議,當小朋友決定按下轉寄鍵或以行動助人前,須先查證訊息是否正確,或當事人現在還有這個需求。如果當事人的問題已經解決,就不必轉寄;或寫信告知轉寄郵件給你的人,說明當事人不再需要幫助了,並請對方也回信給原來的寄件者,截斷訊息的來源。
五花八門的網路訊息,怎麼查證真假?李怡志說,最好的辦法是撥打求救信所留的電話,進行查證;如果小朋友覺得查證有困難,可以請大人幫忙。確定訊息正確以後,不妨再跟父母、師長商量,以能力所及的方式幫助當事人。
另外,網路郵件也充斥著謠言、偏方,「手機的電磁波強到可以煮熟蛋」、「速食店用生化合成雞肉」等,網路郵件有的是事實,有的卻是謠言,很多人不分真假照樣轉寄。莊金永提醒,網路謠言看看就好,如果轉寄可能觸法,尤其是有關某個品牌或公司行號的信譽,可能會涉及法律問題;萬一轉寄的是詐騙信件,還可能會害到很多人。
莊金永說,小朋友收到奇怪的信件時,最好直接刪除,否則就要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避免電腦被垃圾信件或不當資訊入侵,方法包括為經常聯絡的親友建立群組,透過郵件系統擋掉陌生寄件者的來信;運用網路加密或多重認證管理電子信箱,多設一道安全程序。
編輯臺觀點
網路傳播的力量驚人,但其中的訊息卻真假難辨。美國今年出現一個判例,猶他州鹽湖城地方法院,最近判決散布網路謠言的四名前安麗公司經銷商,必須賠償全球最大的家用品公司美國寶僑一千九百二十五萬美元,原因是他們八年來,一再散布寶僑和邪教有關的訊息。
其中一名經銷商說,他只是轉寄他人的說法;但法官顯然不認為這是負責任的說辭。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網路方便快速,但使用者必須思考的是:郵件轉寄之後,接下來呢?
謠言止於智者,本週讀報專題,希望小朋友懂得善用網路的力量,學習做網路的主人。
讀報熱線
歡迎小朋友提供讀後感想,寄到newsbox@email.mdnkids.com
張淑媛、李慧純 新竹市南隘國小
■網路上曾謠傳有兩個小朋友把可樂和某一種糖果混在一起吃,結果死掉了。後來有人實驗證明並非如此,所以最好能利用各種方法查證。不確定的事情不要盲目的相信或隨便散布,以免造成別人的困擾或恐懼。
楊東昇、黃紫瑗 彰化縣湖西國小
■有些網路信件內容很離譜,例如說喝養樂多不能吃香腸等,最好不要輕易相信,如果好奇不妨查證,可請教老師、查閱書籍,或與同學討論。
吳姝儀 高雄市新民國小
■網路謠言信件令人厭煩,有時看到沒有被澄清的傳言,不知要不要相信,也搞不清楚它的真實性。垃圾信件中常有不知名的遊戲網站和軟體,這些信件卻常有電腦病毒,建議政府嚴厲懲罰散布網路謠言信件的人。
童young來fun電 空中讀報
想要探討本週讀報精選的內容嗎?歡迎每週日上午十一點到十二點,收聽由國語日報、教育廣播電臺與金車教育基金會製作的廣播節目「童young來fun電」(收聽頻道FM101.7)。參加call in的親子,有機會獲贈國語日報一個月。 |
讀報講堂
學習篩選 注意上網安全
陳宥任 臺北市興雅國小生教組長
網路上的資訊是以倍速傳遞,既快又廣,但很多人沒有謹慎考慮網路的影響力,直接把自己的問題拋上網,或傳達自己想要傳達的訊息,這些求便利、快速的價值觀,容易讓事情失去原有的規範,衍生許多社會問題。對於琳琅滿目的網路資訊,小朋友須懂得篩選。
小朋友只要使用電子信箱,就有機會收到求助信,有些信件內容讓人非常感動,有些是時間非常急迫,但是請小朋友記住:沒有親眼見到求助者,很難判定這件事的真實性。所以小朋友幫助別人之前,應該先與大人商量,讓大人替你把關,或是經過求證再決定。有關金錢的資助,更要和父母討論。
小朋友要懂得上網安全,最好不要開啟寄件來源不明的信件。製作個人網頁時,注意聯結的遊戲網站、圖片來源,避免網路駭客透過程式竊取你電腦內的資料。小朋友和教師也可一起討論:最近有沒有從即時通訊、留言板看到不當內容?有沒有聽到同學跟陌生網友相約見面?或許小朋友會說,這些都是個人祕密,不必告訴別人,但其他人可能提出不同的意見。
在網路資訊辨識上,教師可以打開自己的電子信箱,讓小朋友瀏覽標題,看到出現亂碼或免費贈送光碟、下載軟體的信件,就請學生刪除,並思考免費贈送軟體是否別有用意?運用實例逐步灌輸學生正確的觀念。 |